CK注:4月20日,所谓的“世界高尿酸血症日”即将到来。ummol/L是高尿酸血症的通用定义,4月20日作为“世界高尿酸血症日”,大概也源于此,以此提醒公众预防高尿酸血症以及后续可能出现的痛风等危害。比如:
CK影像系列02-痛风石
但是,同时需要强调的,这个疾病日并未找到出处,也并非国家规定的“疾病日”,但作为“三高”后的“第四高”理应得到重视。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影响广泛的多学科常见病,除内分泌、风湿外,也越来越得到肾、骨、心血管等专业的重视,因此近年相关的各种指南和共识层出不穷,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规范化诊治打下基础。
距离4月20日“世界高尿酸血症日”还有9天......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第二部分降尿酸治疗
精选注释版本
注释:陈康
部分注释融合了个人观点,酌情了解
指南原文链接: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
中国临床指南现状分析及《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治指南()》制定介绍
本指南包含:3条推荐总则和针对10个临床问题的推荐意见(图1),涵盖了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诊断、治疗和管理;
图1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治流程图
第一部分涵盖总则和诊断的内容:
指南共识l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精要注释版)-第一部分-总则和诊断*
第二部分降尿酸治疗
问题2: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起始降尿酸药物治疗的时机和控制目标
建议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出现下列情况时起始降尿酸药物治疗:
血尿酸水平≥μmol/L(2B)或血尿酸水平≥μmol/L且有下列合并症之一: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糖尿病、肥胖、脑卒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尿酸性肾石病、肾功能损害(≥CKD2期)(2B)。
无合并症者,建议血尿酸控制在μmol/L;伴合并症时,建议控制在μmol/L(2C)。
对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药物治疗,各国指南观点不一[19,23,39,40,41],欧美指南[39,40]多不推荐,而亚洲国家如日本、中国[19,23,41]多持积极态度。多项观察性研究结果显示,高尿酸血症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血尿酸每增加60μmol/L,高血压发病相对危险增加1.4倍,新发糖尿病的风险增加17%[42],冠心病死亡风险增加12%[43]。Meta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μmol/L时痛风发生率为0.8/人年,血尿酸水平≥μmol/L时痛风发生率为70.2/人年。血尿酸水平越低,痛风发生率越低,如血尿酸水平长期保持μmol/L,痛风发生率明显降低[44]。年,Kojima等[45]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FREED)显示,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非布司他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延缓肾功能不全的进展。
CK16:FREED研究
FREED研究(FebuxostatforCerebralandCaRdiorenovascularEventsPrEvEntionStuDy,非布司他用于心脑肾血管事件的预防研究),是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开放标签、终点设盲研究,在日本的家医院进行的。意向治疗(ITT)人群中总共包括名患者。纳入老年高尿酸血症(血清尿酸7.0-9.0μg/dL)伴心脑血管或肾脏疾病的风险,该风险定义为存在高血压、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或心脑血管疾病病史,随机分为非布司他组和非-非布司他组,观察36个月。脑、心血管和肾事件以及全因死亡组合被定义为主要复合终点事件。非布司他组(n=)和非-非布非司他组(n=)在终点(退出或完成研究)的血清尿酸水平分别为4.50±1.52vs6.76±±1.45μmg/dL,P0.。非布司他治疗组的主要复合事件(即心脑肾事件联合全因死亡的复合终点)发生率显着低于非-非布司他治疗组(危险比(HR)0.,95%CI0.-0.;P=0.),进一步的分析认为,差异主要是肾功能损害事件降低所造成(非布司他组:16.2%,非-非布司他组:20.5%;HR0.,95%CI0.-0.;P=0.);而我们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jpu.com/zcmbzl/99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