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勤劳节俭的陈姨,
患上痛风十多年了,
她的手脚长了好多痛风石,
两个膝关节疼得没办法走路,
晚上痛得睡不着......
令她失望的是,
她的一个孩子竟然也得这个病,
最令她恼火的是,
有一些亲戚朋友开玩笑,
说她们是吃货,
这病是吃出来的,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医学指导: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阮祥才
其实,陈姨生活上比较简朴,大吃大喝的事儿基本没干过啊。面对陈姨的经历,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阮祥才解释说,痛风虽然与吃有很大的关系,但是痛风的遗传决定比例为45%—73%,这就是说超过一半的决定因素是天生的。
过一半的得病因素是遗传痛风是一个很常见的病,据统计,我国每个人就有1人患痛风。在医院疼痛科阮主任的门诊中,痛风患者也占有较大比例。
阮祥才介绍,在历史上,这个病很少见于普通人,而主要发生在一些国王和达官贵人等生活极为优渥的人身上。于是,大家就认为这个病是帝王们的专利,便称为“王之疾病”或“帝王病”。痛风吃喝病标签从此就贴上了。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痛风的遗传决定比例为45%—73%,这就是说超过一半的决定因素是天生的。阮祥才介绍,有4个明确的DNA突变位点,分别是葡萄糖转运蛋白9、尿酸转运蛋白1、肾脏钠磷酸盐转运蛋白1和ABCG2,跟痛风发病有关,其中第一个位点变异往往会降低痛风风险,而后面三个位点的变异会升高风险。
痛风的决定因素主要是遗传,就能够比较好地解释陈姨的病因了,因为她从来没有大吃大喝过呢,也能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家族的人特别容易发病。
阮主任说,在发达医疗体系,痛风的基因治疗仍处于探索阶段,而基因检查已经比较普遍地开展了。
降尿酸药物治疗基因检测更准确痛风另一个别称叫做“疾病之王”,说的就是它的疼痛程度,是所有的疾病里面比较厉害,只有产妇的分娩痛能够相比拟,能达到了我们人类的疼痛极限。而且痛风的真正危害远不止于剧痛。
科学已经证明,它还会悄悄地制造更大的悲剧,轻则把尿酸盐结晶会继续沉积在关节里面,给关节造成破坏,让人难以活动。严重时,它会破坏肾脏,引起痛风性的肾衰,要依靠透析治疗才能活命。这么看来,痛风既会急性发作又会慢性损害,需要尽早就治疗才好。
“遗传,既是我们是否患痛风病的主要原因,又能决定我们对于治疗药物的反应性。”阮祥才认为,基因检查,已经能够帮助我们精准地选择降尿酸治疗的药物了。比如最常用降尿酸药物——别嘌纯,其治疗的效果取决于ABCG2遗传位点的K突变;促尿酸排泄药,如国内常见的苯溴马隆等,对于尿酸转运蛋白1位点突变(纯合子功能丧失性突变)的人完全没有治疗效果。HLA-B*筛查将使得我们有机会避免最危险的药物不良反应,这个不良反应叫做别嘌纯皮肤超敏反应,可以致命,在我们汉族人中发生率极高。所以,在做痛风治疗之前,最好能够做一些基因检测以便更为精准用药,发挥药物作用,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加饮食双管齐下降尿酸阮祥才说,现代医学虽然不能治愈它,但能够有效地控制它,可以不给它发作,也不给它祸害我们的身体,一个关键的手段就是把血尿酸降下来,降到不形成尿酸盐结晶的那个水平。
专家支招
如何控制血尿酸?
我们体内绝大部分的血尿酸是身体自己产生的,很少的一部分是我们吃进来的。科学试验已经证明,痛风饮食、节食和运动最多能降低10%—18%血尿酸。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降低幅度是来自于健康人的数据。
阮祥才解释,痛风是尿酸在我们体内结晶、沉寂致病的。对于痛风病患来说,最多18%的降低幅度,很难把血尿酸降到不致病的水平,身体内的尿酸仍过高、仍将祸害。更何况,多数痛风病患的尿酸排泄会出问题,不可能通过饮食和运动来降低血尿酸达到10%—18%的幅度。
这就要求我们实践健康的生活模式,同时还需要重视药物治疗,双管齐下才能更好的降低体内的尿酸水平。
医院文:医院
编辑:黄月星
责任编辑:徐晶
投稿邮箱:gzno1hosp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jpu.com/zcmbzl/99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