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支教每天都有推送(然而我参与的比较少),于是结束了旅程就突发奇想,拣几个有意思的故事说说。
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10天做过的火车票整理起来拍了个合影。从北京到永州、永州到江华、江华到马市镇、马市镇到大兴村;返程时从永州到武汉、从武汉到北京、从北京到通州;我调侃到:做够了火车。是啊,我们坐了高铁,坐了绿皮车,坐了嘎呦嘎呦的大巴在山路里盘旋。周围的环境换了一拨又一波,越是往目的地奔去,越是有一种回到了十几年前的感觉:「这些东西好像很早就已经淘汰了,今天我却又一次用上了它们」。
启程.8.14
开始收拾行李的时候,我妈对这次支教颇为担心,给我不停的提建议。或许是《甲方乙方》给她留下太过深刻的印象,她让我多带些吃的用的,生怕穷乡僻壤里啥都没有,到时候「全村的鸡都被吃光了」。
于是,心情十分复杂地等到了启程。高铁坐了9个小时,来到湖南永州市。有了当地同学钟涛一家的热情款待,我们吃了当地的特色美食,嘬了粉,在第二天黎明之际又来到了火车站,坐上了去往江华的绿皮火车。
绿皮火车仿佛是个喧闹小世界,在这里我好像看到了春运。要不是人挤人,我一定会把他们拍下来。车上的设施、人们的衣着和编织袋、行为与动作、还有窗外越来越多的高山,让我心里泛起的不知道是绝望还是哪种苦涩。对面的大汉把脚从拖鞋里拿出,翘在腿上津津有味地抠了起来;狭窄的过道之间堆满了带着小马扎的无座乘客,破旧的餐车推过之际他们赶忙起来让路;车厢连接处又热又臭,有个人还坐在洗手台上,腿像个桥一样跨过了水池......在这两个多小时里,我们六个人被分散在不同的角落;对,要不是小伙伴出手相助,我的座位可能就被没票的老奶奶一直占着了。
这里是江华
下了绿皮车如获新生。江华是个县城,山更多了。继续坐了三个多小时的面包车在山里一圈一圈的绕,我们来到了码市镇。又坐了快一个小时的车,我们赶在晚饭前终于到了目的地——大新村。
做饭
来大新村的第二天还没开始教小孩儿,在这天的中午,我们要自己用仅有的食材做中午饭。厨房已经很久没有用过了,照出来倒是很有农家乐的风趣,凑近看却惨不忍睹。可能是与大地毗邻的太过亲密,蚂蚁在灶台上飞速地爬来爬去,白砂糖里散落着它们黑黢黢的踪影,还有锅碗瓢盆都覆着黑糊糊的灰渣,油腻腻的包浆在阳光下反射出离奇的色彩。
厨房
钟主任给我们拿来了半只鸭,一大块极肥的五花肉,刚从地里摘出来布满虫眼儿的空心菜和几个小辣椒。鸭子还保持着被宰杀时样子。还好有会做饭的林玉贤挺身而出,洗完了鸭子把它剁碎成一块块的,再由我们几个不会做饭的跑到灶台前胡乱地炒制一番,至少也给做熟了。
剁鸭子小分队
鸭子剩下的肥鸭油本来我们是打算给扔了的,没想到钟主任说用它来炼制鸭油。这是我只有在电视里才看到过的做法。锅烧热,白花花的肥鸭肉放进锅中,不多时便有鲜嫩的、冒着泡的透明鸭油从肥肉下钻出来,烤鸭的味道直冲入鼻孔,鸭肉变得焦黄。时不时地翻面煸制,晶莹剔透的鸭油流着香在锅底滑动,不多时便有了一个锅底的鸭油。再用这油去炒刚刚切成大肉片的肥五花,可我们时间没算好,炒了太久,临出锅又放了不太够的酱油,肉片硬得像木头嚼不动。
剩下的葫芦、空心菜我们各得其职,分工合作把它们处理好,最后还是林玉贤林大厨掌勺收工完成。说来也巧,正在热播的《中餐厅》的主厨也姓林。多亏这位很会做饭的队友,做出的成品整体效果非常棒。
可相当不错哦
与孩子们共度的时光
初识
这天早上,孩子们陆陆续续来了。在这么一个小小的教室里,容纳了所有的学生。孩子们年龄跨度很大,有两岁多的小朋友,也有上高二的学生,几个七到十岁的孩子和几个上初中的姑娘。小孩子们的皮肤有些黑,眼睛里闪着光,相互讲着动听的家乡话,像是唱歌,句尾还要婉转的回个音儿,和我们说话时又都换成了普通话。
上午我们做了自我介绍,由另外几个小伙伴上了魔方和相声课,又分了小队,喊了口号,很充实。
下午有音乐课,由我们三个弦乐团的同学和尚总来上。在我们住的房间里找到了架电子琴可以用,还有带来的两把小提琴。中午我们打出了《卡农》谱子,一起合奏了几遍,准备作为下午给孩子们展示的片段。展示很成功,又给孩子们讲了点乐理,说的有点儿难孩子们不太能接受得了,就没再讲下去。
小提琴与电子琴合奏《卡农》
绘画
后来没有继续上音乐课,我所参与的课程只剩下了绘画。带着这些小学一二年级的小女孩儿们画画能让她们安静下来干自己的事。
开始我不带绘画课,是看到他们都在画画,便突然来了兴趣,拿了张纸和蜡笔想「创作」一番,不料画出来的惨不忍睹。我就在网上搜了些简笔画的图片,看到小猪佩奇还挺有意思,就照着图片画了下来。
后来拿到小孩子们中间,听说她们很爱看小猪佩奇,孩子们便争着要学。我教她们先画出佩奇的头,要「先画一条直线再接上半个椭圆」,旁边的大孩子连忙说道「她们还没学过椭圆呢」。
Peggy!
有些孩子很聪明,照着就画出个八九不离十,而有的孩子比较害羞不敢画,或者画的实在不好,我就攥着她们的小手,歪七扭八的画了个佩奇头。接下来要花佩奇的眼睛、身子、魔法棒,再涂上颜色。有的孩子一定要知道原图上图的是什么色才肯下笔,问我「它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蜡笔的颜色又不够分配,我便劝导她们「你觉得是什么颜色的涂上就好啦,没有什么对错」。
后来孩子们跟我们熟了,中午总是跑到房间里缠着我们玩儿,几个人在床上蹦蹦跳跳,我们说「哥哥姐姐都要午休」,她们就悄悄地问「姐姐,你们为什么要睡午觉啊?」我回答不上来,就问她们「你们想去画画嘛?」她们开心极了。孩子们的心里总是让人捉摸不透,刚才还说想干别的,这会儿又吵闹着去画画了。
把她们带到楼下的教室里,我又想赶紧上楼回去午休,就想出了一个不错的办法:画出图案让她们涂色。我画了些很简单的东西,还是我小学时候画的那些无聊的东西,「云、草、树、花、星星、太阳、彩虹」。娴熟的画出这些拙劣的图案的时候我对自己也感到吃惊,十多年过去了,我的想象力、构图却依然这么单一而无聊,还是没有变过,为什么会是这样?
这是我给她们画的哈哈哈哈哈哈
孩子们看到这些图案倒是很高兴,别的画了皇冠,也会要求给自己的画上也画一个皇冠,要一样大,要有各种宝石。孩子们之间交流都用家乡话,我听不懂但能从语气和动作猜出大概意思,在她们身上仿佛也看到了曾经的我、我们。孩子们这些小心思其实大人一眼就能看得出来,现在想想只觉得好玩;当然有时候还要在旁边提醒她们「要一起玩哦,一起分享」,她们基本都乖乖听话。
经过孩子们加工之后,我画的边儿和涂色的成品很和谐了
小星星
有几个小姑娘对电子琴很感兴趣,没人的时候喜欢胡乱的按键盘,制造各种噪音;她们在看完我们的合奏后很想学。我把几个想学的小朋友带到了电子琴前,电子琴的音域很窄,加上我五个人正好一人一个八度。我把她们四个小孩摆在了每个八度前,跟她们说「你就在这里弹哦」,她们就赶紧把手立起来放在八度的边缘,生怕别人越过这条线。
带孩子们弹电子琴
我教她们弹「Mary有只小羊羔」,这首曲子很简单,只由组成。我本以为教学会非常简单,三个音记住位置和顺序不就得了么!反正教了好久,出现各种问题,看着她们小小的、黑黑的、软趴趴的小手,我也不能要求什么手形,能把音按节奏按出来就不错了。我又是带着她们唱、又是示范,但孩子们应该是没听过这段旋律,反映到键盘上还是按不对,搞得我头都大了。当然也有聪明的小孩没过多久就记住了,以后的时间里只要琴旁没人就找三个键按来按去。
为了演出的需要,我们找到了一位初二的姑娘来参与合奏。我叫她弹了最简单的「小星星」,她练了很久,总是爱出错。当时我也没想到这么简单的东西为什么会这么难练。为了让她的「独奏」不单调,又改成了和小提琴合奏,这段乐曲一下子就丰满起来了。
黄肖肖小朋友弹得很棒
演出当天,突然感觉参与的孩子太少了,临时找了两个小孩儿在旁边挥挥手演小星星。周坤老师跳得不错,就让他来教小孩儿怎么摆姿势。后来小孩儿玩儿的还挺好,互相说手指是这么的,不是那样的。本来不必太过认真的事在小孩眼里看起来尤为认真了,我这个大人也知道到时候黑灯瞎火的看不到个啥,更别说那小小的手指怎动了。
合唱
合唱是唯二有孩子们参与的节目。选定的《歌唱祖国》是因为大家基本上都会,教起来很方便。王路老师带着孩子们唱过几次,排了队形,其他的我也不太清楚。
彩排
有几个小孩的小奶音很可,只会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这一句,于是每到这一句唱的都格外卖力,老远就能听到她们很突出的音色,很有意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jpu.com/zcmbhl/99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