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急性痛风关节炎首选的药物是什么,不同教材的观点不一致。首先,我们来学习文献。

1.中华内科杂志年第11期-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会-中国痛风诊疗指南:痛风急性发作期,推荐首先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对非甾体抗炎药有禁忌的患者,建议单独使用低剂量秋水仙碱。痛风急性发作期,短期单用糖皮质激素,其疗效和安全性与非甾体抗炎药类似。

2.《丁震护考急救包》:秋水仙碱是治疗急性发作的传统特效药,因其毒性反应大,目前已较少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为急性痛风关节炎治疗的一线用药,可有效缓解急性痛风的症状,常用药物有吲哚美辛、双氯芬酸等。

3.第十七版《新编药物学》(年):由于对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时的疗效和危险性的认识,及对它的毒性的严重性的认识尚不一致,因此在选用本药时一定要慎重。

4.临床医学八年制第三版《药理学》(年):秋水仙碱是一种古老的抗痛风药物,能迅速有效的缓解急性痛风的发作,由于其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所以并非治疗痛风的首选药物,选择使用时一定要慎重。

5.临床医学八年制第三版《内科学》(年):秋水仙碱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传统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可有效缓解急性痛风关节炎症状。

6.临床医学五年制第八版《内科学》(年):各种非甾体抗炎药均可有效缓解急性痛风症状,为急性痛风关节炎的一线用药;秋水仙碱是治疗急性发作的传统药物,因其药物毒性现己少用。

7.护理学本科第五版《内科护理学》(年):秋水仙碱是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特效药,对制止炎症、止痛有特效,越早应用效果越好;非甾体类抗炎药效果不如秋水仙碱,但较温和,发作超过48小时也可应用,症状消退后减量。

8.护理学高职第三版《内科护理学》(年):秋水仙碱为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特效药,具有消炎、止痛作用,应尽早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效果不如秋水仙碱,但较温和,发作超过48时即可应用。

9.《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秋水仙碱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特效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常用药物有吲哚美辛、布洛芬、罗非昔布等,症状缓解应减量,5~7天后停用。

临床用药应根据药物作用及其毒性、不良反应等因素综合考虑。《中国痛风诊疗指南》作为最新、最权威的文献,支持非甾体抗炎药作为首选用药,观点非常明确。部分教材的知识点更新不够,给考生复习带来困惑。

在护考应试中,如果遇到类似考试题,应如何把握?下面我们举两道题的实例,帮助考生掌握正确的考点,并能在考试中有效得分。

[例题1]患者,男,42岁。有高血压4年、高血脂1年、反复性关节炎史3年。近3天出现右足踝关节伴第一跖趾关节异常疼痛,伴红肿,不能行走,血尿酸μmol/L。最佳的治疗方法是应用

A.丙磺舒

B.秋水仙碱

C.苯溴马隆

D.别嘌醇

E.吲哚美辛

答案:E

在此题中,有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促进尿酸排泄药、抑制尿酸生成药,根据题干描述,右足踝关节伴第一跖趾关节异常疼痛,伴红肿,不能行走,血尿酸μmol/L,该患者是由尿酸异常增高导致的急性痛风关节炎发作,治疗首先应缓解患者的疼痛,选项中只有秋水仙碱和吲哚美辛两个药物是针对痛风关节炎治疗的药物。根据以上教材文献的观点,应首选非甾体抗炎药,所以本题的最佳答案为吲哚美辛。

[例题2]患者,男,42岁。有高血压4年、高血脂1年、反复性关节炎史3年。近3天出现右足踝关节伴第一跖趾关节异常疼痛,伴红肿,不能行走,血尿酸μmol/L。最佳的治疗方法是应用

A.美洛昔康

B.布洛芬

C.秋水仙碱

D.糖皮质激素

E.吲哚美辛

答案:C

例题2是年考试的一道真题,考点同样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但答案却只能选择秋水仙碱,为什么呢?这让人非常困惑。我们从五个选项来分析出题人的目的,美洛昔康、布洛芬、吲哚美辛均为非甾体抗炎药,如果选择非甾体类抗炎药,会出现答案不唯一的情况,故该题的正确答案只能是秋水仙碱,即:本题出题人对治疗急性痛风关节炎的理解就是首选秋水仙碱。从这道题可以看出来,出题人在这个考点上的把握不够全面,这是一道有争议的甚至说是错题。有意思的是,年护考有一道痛风患者能吃什么食物的试题,命题也出了问题,5个选项的食物均为高嘌呤饮食,没有正确答案。

举以上两道题的例子,我们想要达到两个目的:

第一,让考生能够掌握正确的知识,关于急性痛风关节炎的首选用药,更新、更权威教材的观点是非甾体抗炎药,不是秋水仙碱。

第二,考生在遇到类似例题2的试题时,还应该能够应用已经掌握的知识,灵活处理,理解出题人的用意,选出正确答案。在回答这道题时,还应该具有关于非甾体抗炎药的扎实功底,了解非甾体抗炎药都包括哪些具体的药物,其药物命名还有一个小小的规律,除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双氯芬酸、保泰松、对乙酰氨基酚等常用药外,还有以“昔康”、“昔布”等结尾的药物。

有关抗痛风药物的考试题已经进入护考命题的范畴,在年机考还有一道关于别嘌呤醇的试题,由此看来,同学们应全面掌握有关药物的分类、药理学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以下是我们将痛风治疗药物做一个简单归纳,同学们尽可收入囊中。

根据作用方式,抗痛风药物可分为5类:

1.治疗急性痛风关节炎

(1)镇痛抗炎类:非甾体抗炎药,如吲哚美辛、保泰松、双氯芬酸、布洛芬等。

(2)抑制粒细胞浸润药:如秋水仙碱。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类:如促皮质素(ACTH)或泼尼松。

2.抑制尿酸生成药:如别嘌呤醇、非布索坦等。

3.促进尿酸排泄药:如丙磺舒、苯溴马隆等。

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的药物。急性发作期不进行降尿酸治疗,但己服用降尿酸药物者不需停用,以免引起血尿酸波动,导致发作时间延长或再次发作。

间歇期和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主要采用降尿酸药物治疗,目标是血尿酸浓度低于6mg/dl,以减少或清除体内沉积的尿酸盐结晶。别嘌呤醇可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使尿酸生成减少,丙磺舒可通过抑制肾小管重吸收,增加尿酸排泄,从而降低血尿酸。

更多有关抗痛风药的护考知识,请参阅《丁震护考点线学习法冲刺指导》或《丁震护考急救包》。

丁震医学教育

丁震医学教育







































白癜风会遗传吗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专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jpu.com/zcmbyy/15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