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讯4月20日是全国痛风日。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高尿酸血症(HUA)发病率已达到13.3%,成为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后的“第四高”,并且呈年轻化趋势。

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黄建林提醒,长期血尿酸升高可导致痛风,还增加了肾病、冠心病、糖尿病等的发生风险。尤其是对于已有痛风发作的患者,应控制尿酸长期达标(小于μmol/L),对促进痛风石溶解有积极作用,以减少关节破坏和靶器官损伤。

痛风6年严重肾损伤

日前,一名60多岁的潮汕小老板因手脚布满硬结、疼痛不已,来到中山六院就诊。入院一查,尿酸μmol/L,血肌酐飙至μmol/L,诊断为痛风、肾功能不全。

据患者自述,他痛风发作已有6年,感觉关节疼痛的时候就到小诊所打“特效药”,发作还是越来越频繁。近2年来,他的手脚关节陆续长出十几个硬结,整个人还头晕乏力。

黄建林介绍,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尿酸盐沉积关节可出现痛风石,导致关节破坏;沉积肾小管,导致痛风性肾病甚至尿毒症。该名患者就是因为拖延治疗,导致痛风反复发作、多部位痛风石,还出现了高血压和严重肾损伤。

“痛风石对关节的破坏是不可逆的。”黄建林强调,一旦出现痛风发作,一定要及早干预,规范治疗。

控制尿酸长期达标

根据《中国痛风诊疗指南》,在痛风急性发作期,有针对性地使用非甾体消炎药、秋水仙碱和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抗炎镇痛;对急性痛风关节炎频繁发作(2次/年),有慢性痛风关节炎或痛风石的患者,推荐进行降尿酸治疗。

目前,降尿酸用药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以苯溴马隆为代表,适合中国广大的痛风患者;一是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以别嘌醇和非布司他为代表。

黄建林指出,有些患者在小诊所打的所谓“特效药”,很多是加了消炎痛、地塞米松,可能一次疗效很好,但没有真正控制尿酸。“痛风的规范治疗,要求将血尿酸控制在μmol/L以下,而且是长期达标。”

痛风治疗还要求患者严格控制饮食,主要是禁止碳酸饮料、戒烟限酒,少吃海鲜,并且保持运动。

降尿酸可帮助溶石

痛风石究竟要不要处理?有些患者会发现,这些“石头”挤压后可破溃流出白色豆腐渣样排出物,有些患者因“石头”阻碍行走,接受外科切除,却发现伤口迟迟愈合不了。

“手术刮痛风石就像挖煤矿一样,没有止境。”黄建林表示,只要高尿酸血症持续存在,即使手术切除痛风石,尿酸还是不断在关节沉积,影响伤口愈合。“痛风石首先还是药物控制,尿酸达标除了预防痛风关节炎的急性复发和痛风石的形成,也能帮助痛风石溶解。”

尿酸控制在μmol/L以下,痛风石溶解速率最快,平均20个月内痛风石可完全溶解。

□记者江玲通讯员简文杨戴希安

南方农村报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早期什么症状
社群营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jpu.com/zcmbyy/18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