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出头的小胡最近有些烦恼,因为去年10月体检时查出了高尿酸血症,指标达到μmol/L(正常值小于μmol/L),经过3个月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在春节前又一次复查发现,血尿酸指标仍然有μmol/L。他担心的是,自己的血尿酸指标仍未达标,是否意味着将来可能会发展为痛风?是否现在就需要药物干预?“我现在年纪还轻,万一现在用了降酸药后‘戒’不掉了,下半辈子成‘药罐子’该怎么办?”
高尿酸血症痛风
文/姜林娣张卓君
高尿酸血症不仅仅会造成痛风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重要生化基础和直接危险因素,随着血尿酸(Serumuricacid,SUA)的增高,痛风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但并非所有高尿酸血症都会发展为痛风,然而,即使没有痛风发作,高尿酸血症本身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也不容忽视,体内过高的尿酸水平会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尿路结石,同时还与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息息相关。
美国-年的全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显示,痛风患者有74%伴发高血压,71%伴发2期以上慢性肾病,53%伴发肥胖,26%伴发糖尿病,24%伴发肾结石,14%伴发心肌梗塞,11%伴发心衰,10%伴发脑卒中。这些比例明显高于无痛风的人群。同时,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升高,这些伴发病发病率也逐渐增加。在最高血尿酸分层的人群(SUA≥10mg/dL,约umol/L),86%伴发2期以上慢性肾病,66%伴发高血压,65%伴发肥胖,33%伴发心衰,23%伴发心肌梗塞,12%伴发脑卒中。上述人群的伴发病患病率是血尿酸分层最低(SUA<4mg/dL,约umol/L)人群的3-33倍。
目前,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为:男性血尿酸≥μmol/L,女性绝经前血尿酸≥μmol/L,女性绝经后血尿酸≥μmol/L。高尿酸血症是由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嘌呤并非完全通过外源性食物摄入,大部分为内源性代谢产生,其中,外源性约占20%,内源性约占80%,所以,单靠饮食及生活方式的控制,大部分患者无法将尿酸控制到正常范围,还是需要药物控制。
高尿酸血症需要长期治疗
根据最新的中华风湿病学会诊疗指南推荐,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在如下情况需要进行药物控制:1)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或患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或肾功能异常),血尿酸值8mg/dl(约μmol/L)给予药物治疗;2)无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经过生活方式调整依然无法有效控制血尿酸水平的,血尿酸值9mg/dl(约μmol/L)应给予药物治疗。
高尿酸血症的控制需要非药物和药物治疗联合。根据患者存在的高危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方案,例如减轻体重,治疗性饮食控制,避免高嘌呤、高糖、高脂、含糖饮料等。若需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尿酸药物。以控制血尿酸在安全水平,避免出现痛风或其他伴发疾病。对于痛风患者,若是频繁发作关节炎,有关节破坏,合并肾结石,伴发心血管疾病时,需要积极降尿酸治疗。目前强调达标治疗,目的是降低体内尿酸负荷,消除痛风石,较少痛风发作,甚至治愈痛风。
吃肉切丁勿喝汤,减少嘌呤摄入
目前,对于小胡这样的情况,还是建议以饮食和生活方式干预为主。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注意以下事项,可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避免痛风发生。
1.蛋白质摄取以每日每千克体重1克为佳。平时饮食均衡摄取,应避免嘌呤含量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干豆等。
2.注意食品的烹调方法。合理的烹调方法,可以减少食品中嘌呤含量:吃肉时先将肉切成小丁,然后煮沸,弃汤后再行烹调。辣椒、芥末、生姜等调料均能兴奋植物神经,可能会诱使痛风急性发作,应避免食用。烹饪时选用植物油,且要适量,少吃油炸食品。
3.避免摄食荤汤,因嘌呤溶于水,久炖的肉汤中含有大量从肉中溶出的嘌呤。每日应饮水毫升以上,多饮白开水,适量饮用茶水和咖啡,避免喝浓茶。禁酒尤其是啤酒,戒烟,避免含糖饮料。
4.维持理想的体重;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定期随访,监测血尿酸,尽量使尿酸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原文刊登于年3月《康复》杂志
专家简介
姜林娣
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门诊时间:星期一下午、星期三上午(特需)
医院痛风专病门诊时间:星期三上午
长按北京出名的白癜风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jpu.com/zcmbzl/10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