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也是一种让人极度痛苦的疾病,而且患痛风的人越来越多。患者往往先出现大脚趾根部关节疼痛,极痛,不敢着地,长久下去关节会变形,少数患者是身体的其他部位先出现痛风症状。痛风也会造成肾的损伤,严重的会发展成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很多人知道,喝啤酒吃海鲜好像容易诱发痛风。以至于很多人在给朋友送螃蟹时,都会在礼品保温箱的盖子上工工整整写着几个字:不要喝啤酒。在临床上,痛风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就是您被明确告知不要吃含嘌呤多的食物,如海鲜、肉类,特别是动物的内脏等。这些食物真的是罪魁祸首吗?全国每天有那么多人吃海鲜喝啤酒,怎么就您发生痛风呢?如果吃某种东西大家都得病了,那么毫无疑问,这种东西有问题;如果吃某种东西,只有个别人得病,那您的病跟这种东西没多大关系,还是从您自身找原因吧。
即使不是医生,很多人也都知道痛风是因为体内尿酸增多造成的。尿酸与钠结合成尿酸钠,针状结晶,沉积在骨关节和肾内,造成相应器官的损伤。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极”产物,正是基于此,包括医生在内的人们,才觉得吃嘌呤多的食物产生的尿酸就会多,就会导致痛风,所以不能吃含嘌呤多的食物。当患者真的不吃含嘌呤多的食物后,体内的尿酸确实可以减少,这样痛风的症状会减轻甚至缓解,但痛风并没有从根本上治愈,这些患者会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一些患者虽然没有出现明显的疼痛,单可以直接发展成肾功能的严重损害,到时尿毒症的发生。也就是说,虽然您没有出现大脚趾痛反复发作,但您的痛风并没有治愈,而是在不知不觉中,它还在继续发展。
目前看来,痛风发生的原因是体内尿酸过多。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尿酸积聚在体内排不出去,这些尿酸又是从哪里来的,等等诸如此类的关键问题仍不清楚。但有几个现象值得我们思考:一是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在正常的生活状态下不可能说变就变,您原来爱吃什么,现在也会爱吃什么,您原来常吃什么,现在也会常吃什么,除非条件不允许,您才会不得不变。比如因为健康的原因,医生建议您戒烟,您吸烟了几十年,谁劝您戒都戒不了,医生一说,保命要紧,您就不得不戒了,这就是条件不允许。除了这种情况,您的生活习惯一般是不会变的。
那么您几乎每天吃含嘌呤高的食物,已经吃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为什么今天才发病呢?您想想看,出问题的最有可能是那些食物还是您身体的某个零件或某个系统功能?另一个现象是,为什么喝酒容易引发痛风?酒到底作用在哪里了,损伤到哪里了?目前有一点是很清楚的,饮酒最受伤的是我们的肝脏。还有一个现象是,在医学的教科书上清楚地写着
:肥胖、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高血压等常与痛风伴发。这些病都属于代谢性疾病,而痛风也属于代谢性疾病,上述这些病我们已经很清楚了,都跟肝脏的功能不佳有关,都可以称为肝病,而嘌呤代谢的场所正好也是肝脏。所以引起痛风发生的根本原因最有可能还是在肝脏。是因为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造成肝损伤,导致大量尿酸停留在体内,才引起痛风。
还有一个现象,我们身体的每一个器官都有强大的功能储备,这就像火车站的出站口,您看火车站的出站口有近十个通道,但平时只开两三个,最多开四五个,有特殊情况,如节假日人流高峰时,才会开上七八个甚至八九个,十个通道全开的时候极少,这就是储备。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都有强大的功能储备。比如我们有大约半个肺就可以凑合着活着,有半个肾也可以活命了,有1/3的肝,就可以满足生存的需要,我们的血管有大约30%的管径就够了。可见身体的每一项功能都预留出很大的提升空间。
而肾脏对尿酸的排泄似乎有点违背这一规律,预留的提升空间很小,我们的肾脏排泄尿酸似乎很困难,而过多尿酸在体内停留危害又这么大,身体一定不会做如此不合理的设计。既然如此,除了现有的尿酸排泄方式,身体会不会开辟另一个途径来排泄体内的尿酸。以防体内的尿酸积存过多呢?在很多医学专业书籍上都明确写着: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极”产物。但如果体内泛酸充足的情况下,尿酸就会转变成尿素和氨,随着尿液轻松排出。从尿酸的分子结构上看,尿酸转变成尿素和氨不是什么难事,但这个反应过程一定是在肝脏内进行的,因为肝是人体尿素生产和氨代谢的场所。所以,无论如何,痛风的发生似乎与肝脏的功能不良有着直接的联系。
所以,营养素对治疗痛风有很好的疗效,其原理就是营养素帮助肝脏恢复了正常的嘌呤代谢,使得尿酸可以及时排出体外。另外需要理解的是,痛风的发作不是因为您哪天吃了高嘌呤的食物,而是因为身体对尿酸的代谢能力下降造成的。而造成这一疾病的根本原因仍然是营养素缺乏。在医院患者被明确告知不要吃含高嘌呤的食物,而高嘌呤的食物往往是我们平时优质蛋白的来源,禁吃这些食物,尤其是肉类,就会导致患者长期低蛋白,同时也会导致其他营养素缺乏,造成患者肝脏功能进一步紊乱,不但痛风不能治愈,还会导致很多其他的病的发生。可见营养素对人们身体而言相当重要。
那么通过以上的内容,我们要补充什么营养素呢?
请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长时间北京哪里有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jpu.com/zcmbzl/11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