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忆农
医院
风湿免疫科教授、主任医师
23岁的小郭刚刚签了单位,约上几个小伙伴吃了一场夜排档。小郭一共吃了3锅蒜香小龙虾,大约只,喝了15瓶啤酒,当晚回家就发现左脚大脚趾内侧红肿、酸疼。起先还没在意,睡到半夜,疼痛难忍,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痛风急性发作。
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李忆农博士介绍,每年夏天,痛风患者会有一波上升的趋势。但从理论上讲,比起夏天,冬天才是痛风高发的季节。因为痛风是因为尿酸盐结晶沉淀到关节腔后引起的晶体性关节炎。冬天温度低,尿酸盐的溶解度下降,就较容易沉积。
那么,为什么夏天痛风的人越来越多呢?很多人认为是啤酒配海鲜的结果,但李忆农说,这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不全是吃惹的祸。
一吹空调:痛风常在夜间发作夏天,很多人贪凉无节制的吹空调,包括私家车内的空调,常导致肢体局部皮温突然下降,本就增高的血尿酸趁机转化为尿酸盐结晶沉积下来,诱发关节的急性炎症。
此外,夜间人体血流较慢,再加上整晚整晚地吹空调,体温降低,加剧了尿酸盐的溶解度下降。这也正是痛风常在夜间发作的原因。
所以,有痛风的病人不妨睡前用热水烫烫脚,开空调时,记得将关节部位用毛巾被盖住。
二太天真:“我年轻,吃一点不会出事”夏天,吹着晚风,吃小龙虾配啤酒,构成了大排档的夜生活。但对于痛风患者,无论是小龙虾还是啤酒,都是应该忌口的食物。
小龙虾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含有丰富的嘌呤核苷酸,而啤酒含有使尿酸升高的咖啡碱,而酒精使尿酸盐的溶解度更低。龙虾与啤酒无论分开吃还是合起来吃都会引起血尿酸增高,诱发痛风。
“有的人说我吃龙虾不搭配啤酒就没事了吧。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有痛风,不只是小龙虾,其它虾类、海鲜和啤酒就都戒了吧。”但在门诊中,还是有年轻的痛风患者认为自己身体好,满不在乎,这也让医生很无奈。
除了小龙虾和啤酒之外,动物内脏如干锅肥肠、爆炒双脆、牛百叶烫火锅等都属于高嘌呤食物,痛风患者都应该尽量避免。建议勤喝水、多喝水,帮助肾脏排出尿酸,避免尿酸在血液中“逗留”沉积。
三乱吃药:一有症状就止痛近日,李忆农博士就收诊了一位痛风病人。他是“老病号”了,6年前被查出痛风,当时医生叮嘱他千万不要随便吃药,急性期要先消炎再降尿酸。可是病人不听,回去后买了消炎痛,吃了以后痛风症状消失了,他认为没有大碍了,于是依旧大酒大肉地应酬,一发作就吃消炎痛,以为关节不痛就没事了。终于消炎痛不顶事了,不得不看门诊,一检查肌酐umol/L(正常值44-umol/L)。痛风性肾病终末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发展到这个阶段,促进尿酸排泄几乎不可能了,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的效果也很有限,只能用激素以及血透治疗了。
李忆农博士解释,消炎痛等非甾体类抗炎药能抑制肾脏的血流,在止疼的同时对肾脏造成损害,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肾小球坏死、急性肾衰竭。
很多患者自己认为知道怎么治疗痛风,痛风一发作就吃苯溴马龙、别嘌醇,结果越吃越痛,怎么也不好。其实,急性期控制炎症是最重要的,不能增加降尿酸药物,炎症消退4-6周后才可以根据个体的情况选择降尿酸药物种类,发病年龄、肝肾功能、痛风的类型等等都会影响降尿酸药物的选择。最好到风湿科检查,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不要延误了病情,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痛风初发有征兆,注意几个身体部位!痛风初发是有征兆的。痛风多发于人体最低部位关节,尤其是第一跖趾关节,因为这里远离心脏,局部温度低,尿酸溶解度低,加上血流慢,容易结晶析出。足部第一跖趾关节(即大脚趾根部)急性红肿痛、尤其是夜间发作,往往是痛风,需及时就医。
此外,痛风也常发于踝关节、膝关节、肘关节及手足的小关节等。
在暴饮暴食、饮酒、受凉、疲劳后突然出现某处关节剧烈疼痛,无法忍受,就要高度警惕痛风的发作,尤其是对于有危险因素存在的人群,比如高尿酸血症、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长期口服导致尿酸升高的药物以及具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
痛风属于慢性病,需要终身维护有了医院就诊,千万不要自己买消炎药止疼。医生会根据病情评估痛风的阶段,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如果没有发作关节炎,体检发现血尿酸升高,称之为“高尿酸血症期”,可以不吃药,通过饮食、锻炼等控制。一旦症状发作,可以先消炎,再逐步降尿酸。
可以肯定的是,痛风属于慢性病,需要终身维护,定期随访,没有任何一劳永逸的方法。
总结成四句话
不吃海鲜和内脏,水喝多,酒喝少。
睡前热水烫烫脚,要吹空调把脚包。
有症状,找医生,定期随访最重要,
风湿科里走一走,莫信秘方和广告。
口碑君说千万别轻易搜“痛风”的图片,口碑君先去洗眼睛了……
文章由口碑医生原创
转载需经授权,盗用必究
白癜风的专家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最好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jpu.com/zcmbzl/14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