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尿酸的产生和清除维持着动态的平衡,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障碍时均可产生高尿酸血症,因尿酸主要经肾脏排泄,血中尿酸过高则加重肾脏负担,出现尿中尿酸过高,使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肾脏,导致尿酸性肾病,亦称为痛风性肾病。痛风病史10年以上的患者,肾病理检查几乎%受累,受累程度与血尿酸水平、以及是否伴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肥胖及泌尿系感染等有关。

高尿酸血症是引起痛风性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高尿酸血症可造成3种类型的痛风性肾病,分别是急性痛风性肾病、慢性痛风性肾病和痛风性肾石病。当尿酸生成突然增多,大量从肾脏排泄时,尿酸结晶在肾小管、集合管、肾盂、下尿路急剧沉积,导致肾单位阻塞,引起急性的肾衰竭,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急性痛风性肾病。

在急性痛风性肾病中,主张使用利尿药快速利尿,使贮积在肾、尿路中的尿酸迅速随尿排出。同时,应用利尿措施时一定要配合多饮水及碱化尿液,否则尿酸仍不能排出。别嘌醇可有效地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从而减少尿酸的生成,降低血尿酸水平,使尿尿酸排出量减少,降低了尿酸结石的发生,从而改善肾功能。要达到该目的,需要使用大剂量的别嘌醇。

慢性痛风性肾病发生在长期高尿酸血症的患者。由于肾内出现尿酸盐结晶,引起肾小管上皮损伤和崩解。肾间质内形成明显的异物性肉芽肿(即痛风石),中心为尿酸和尿酸盐结晶,周围可见异物巨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浸润,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导致肾小管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肾小球硬化。

慢性痛风性肾病主要由高尿酸血症引起,因此,降低血尿酸并使其维持在umol/L以下是其主要治疗措施。其治疗方案包括饮食治疗、降酸治疗、碱化尿液、利尿及降压治疗。中医认为慢性痛风性肾病的病理病机为脾肾两虚,湿浊痰淤,肾气亏虚,治疗上,初期主要以祛风除湿、清热活血为主;中后期则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根据病情发展变化,辨证施治,随证加减。

痛风性肾石病也是痛风性肾病的一种。尿酸盐的溶解度比其他盐类小很多,并且它们常常比较小,可随尿液排出,位于肾盂中比较大者可逐渐增大呈鹿角状。尿酸性结石可沉积于肾实质,也可沉积于肾间质。所以在肾结石病人中要注意排查是否患者有高尿酸血症。痛风病人形成的肾结石大小不同,引起的症状也不同,当结石较大时,可以表现为难治性肾盂肾炎。

痛风性肾石病在痛风性肾病中较为常见。男性比女性多见,多发生于青壮年,左右侧发病相似。我国痛风性肾结石占泌尿系结石发病率的8%~10%,10%~25%的痛风患者患有痛风性肾石病,比正常人高出倍,部分患者的痛风性肾石甚至出现在痛风性关节炎发病之前。因此,有关痛风性肾石病的防治,我们会在之后进行专门的科普。

更多痛风防治知识科普和中医痛风问题咨询,可







































治疗白癜风权威医院
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jpu.com/zcmbzl/17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