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饮酒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如今喝酒不仅成为朋友们相互联系的媒介,也成为许多年轻人缓解压力的方式。
逢年过节,一家人团聚,美食美酒上桌,亲情便在空气中弥漫。联络感情,邀友人小酌,三杯酒下肚,友人间的关系不自觉拉近。情正浓时,备烛光晚餐,对饮一杯红酒,爱情在浪漫的情调中升华。
在平时我们常说:小酌怡情,大酌伤身,适量饮酒,能够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对身体健康有益,而长期大量饮酒则会损伤身体健康。那么这样的说法真的正确吗?饮酒不过量就没事吗?
01饮酒不过量就没事?
众所周知,大量饮酒会增加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适量的饮酒或者少量饮酒,对健康是有害还是有益,一直以来都是有争议的。
酒精早已经被列入一类致癌物。说到致癌物,就一定要牵扯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剂量的问题,并不是摄入致癌物就一定能够导致癌症,只有当致癌物累积到一定程度以后,才能够发挥出作用。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每周喝7~10瓶的啤酒或者1~2瓶的红酒,对于大脑神经带来损伤,也会直接使认知能力和记忆能力降低。
经过研究发现,饮酒者的患病风险更高,临床大概多种神经疾病和喝酒有密切的关联,其中40多种疾病和大量喝酒有关。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适当的饮酒,并不会给身体带来好处,少量轻度饮酒只会增加身体或疾病的风险,所以为了身体健康负责,还希望大家尽早戒酒,尽量做到滴酒不沾为好。
02医生提醒:这5类人最好做到“滴酒不沾”
1.肝病患者
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对肝脏有直接的损害作用。例如:大量饮酒后引起急性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病人饮酒后,迅速出现肝功能衰竭,都是常见的现象。
酒精可促进肝内脂肪的生成和蓄积,长期过量饮酒的人,常常发生脂肪肝,对于原有肝炎的患者更易发生。
所以,有急性肝炎(包括慢性肝炎急性期)、脂肪肝、肝硬化、肝病伴有糖尿病症状等比较严重的肝脏病人,是不宜喝酒的,当然也不宜喝啤酒。
2.三高患者
三高疾病现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首要杀手,三高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这三种疾病无论确诊哪一个,若不及时治疗都会给身体带来巨大的威胁和影响。
患三高疾病的人,需要按照医生的指导按时服药治疗,以免病情恶化,无论是服药期间还是平时的生活里,都要严格控制酒精的摄入,少吃含酒精的食品,对健康有利。
3.痛风人群
对于痛风患者,不建议饮酒,因为饮酒是痛风发作的最重要诱因之一,酒精会加重痛风。因为酒精中的乙醇可以增加体内的乳酸,而乳酸可以抑制肾小管分泌尿酸。乙醇还可以促进嘌呤分解,并直接增加血尿酸。
此外,酒精还将为嘌呤提供原料。例如,啤酒含有大量嘌呤成分。长期以来,大量饮酒会导致换气和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最好戒酒。
4.肠胃疾病患者
人体的胃肠黏膜是保护消化道的天然屏障,如果不断受到酒精、胃酸、幽门螺杆菌、刺激性药物、食物的损伤,就会导致病变,可能会诱发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胃肠道的肿瘤。
所以当有慢性胃肠疾病时,要避免饮酒,同时避免饮服咖啡、浓茶等刺激性的饮品,还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要以温、软、素、淡、鲜饮食为宜。
5.孕妇
女性朋友在怀孕之后,也应当远离酒精,尤其是先前就有喝酒习惯的女性朋友,在怀孕之后更应该戒酒,因为身体处在怀孕这个特殊的时期,如果喝酒,不但会影响到自身的一个代谢和正常的睡眠,同时对胎儿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首先一来,容易导致胎儿患上酒精综合症,从而导致其畸形或者是患有缺陷的风险增加,二来也会导致这些酒精堆积在身体当中,进而影响到乳汁的正常分泌。
03延伸——喝酒之后脸红是怎么回事?
喝酒以后脸红主要由于脸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引起,与其体内酒精代谢异常有关。
正常人饮酒后酒精进入到体内,被乙醇脱氢酶转化成乙醛,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酒精即乙醇被代谢干净。
但某些人体内缺乏乙醛脱氢酶,或者活性较低,饮酒后酒精被乙醇脱氢酶转化成乙醛,乙醛具有使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的功效。
如果乙醛不能被乙醛脱氢酶分解,会在体内蓄积,呈较高浓度,进而可引起全身毛细血管明显扩张。脸部皮肤较薄嫩,毛细血管网比较丰富,容易出现明显的脸部通红症状。
所以喝酒后脸红属于乙醇的中间代谢产物即乙醛在体内蓄积引起,与患者本身体质即乙醛脱氢酶活性有密切关系。
喝酒脸红如何缓解?
通常可以在喝酒前喝一些牛奶,牛奶能够帮助养胃,含有的蛋白质能够帮助中和胃酸,还能够在胃部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酒精对胃的伤害。
喝酒之后脸红,还可以吃姜丝炖鱼汤来帮助去掉脸红。患者在吃的时候可以多喝一些鱼汤,来稀释身体内部摄入的酒精含量,在喝了之后会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平时要多吃新鲜果蔬、高蛋白类的食物,多喝水;同时多参加各种运动锻炼,加强体质;还要保证注意休息、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与激动,保持精神愉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jpu.com/zcmbhl/104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