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又称为代谢性关节炎,是关节炎的一种。其特点是毫无征兆地突然发作,关节红、肿、剧痛,常常发生在大脚趾,也常常在半夜发作,把人疼醒,觉得大脚趾像着火似的。发作的关节局部发热、肿大、触痛。
除了大脚趾外,足部的其他关节、脚踝、膝盖、手、肘、腕等处的关节也会疼痛,疼痛在发作的头4到12小时最为严重,之后部分关节的不舒适感会持续几天,长期痛风会影响关节的活动能力。
痛风是因为尿酸结晶在关节沉积引起的,尿酸结晶则是因为血液中尿酸水平太高而形成的。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嘌呤在人体内自然存在,也存在于一些食物中,比如牛排、动物内脏、海产品等。还有一些食物会导致高水平尿酸,例如酒精类饮料特别是啤酒、含果糖的饮料等。尿酸通常会随尿排出体外,但如果尿酸水平太高或者肾脏排出的尿酸太少,这样就会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形成尖锐的、针头状的尿酸结晶,导致疼痛、炎症和肿大。
痛风是一个很古老的疾病,早在古埃及时就被记录下来了。痛风在人科动物中很常见,在其他动物则很罕见,因为其他动物能产生尿酸酶。人的尿酸酶基因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出现变异,失去了产生尿酸酶的能力。
进化必有其原因,尿酸酶基因的变异有好几处,各自独立发生,说明早期灵长类动物这种高等动物尿酸增加是有重要的进化优势。如果尿酸是有害的废物的话,就无法解释为什么肾脏会回收90%的尿酸。对于失去尿酸酶以增加尿酸这一进化优势,科学家提出几个假说。
1.高抗氧化能力。万年到万年前,新时代灵长类的饮食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导致L-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基因突变,失去了合成维生素C的能力。这是一种无害突变。之后新时代灵长类的饮食中维生素C减少,导致抗氧化能力减少,不得不产生基因突变,通过提高尿酸水平来增加抗氧化能力,在血液中,尿酸提供了超过50%的抗氧化能力。
2.在低盐摄入时维持血压。万年到万年前,中新纪灵长类居住在亚热带森林,食物以水果为主,他们饮食中盐摄入量很低,大约在每天毫克,为了保持垂直的姿势,血压要有保证,因此通过提高尿酸水平来实现。
3.尿酸和智力。尿酸在结构上和咖啡因与可可碱相似,是大脑的刺激物,能够刺激大脑皮层,灵长类进化成高等动物很可能是因为这类物质的长期刺激。对高尿酸水平者的治疗研究证实了这种关联。
4.尿酸和神经保护。尿酸的抗氧化能力对大脑有保护作用,对各种神经系统的疾病有保护作用,例如没有发现痛风患者有多发性硬化症的存在。
由此看来,高尿酸是我们人类的进化优势,其代价是痛风。痛风在古代被称为病中之王和王者之病,因为只有吃得起美食的富人才会患病。在人类存在的漫长岁月中,受痛风影响的比例极低,因此这个进化的代价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目前痛风的总体发病率为1%到2%,从年到年,痛风的发病率增加了一倍,而且还在持续上升,其原因一是人均寿命的增长,因为年龄是痛风的危险因素之一。其次是饮食结构的改变,其三是相关疾病比如代谢综合征和高血压的上升,中国人是痛风的高发人群之一,某些地区发病率已达13.3%,大有成为常见病的趋势,因此要提高警惕,看看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痛风的危险因素。
如果体内尿酸水平过高,就有可能患痛风,以下因素会增加体内尿酸水平:
1.饮食。痛风在很大程度上是吃出来的,饮食中肉类和海鲜的比例高、多喝含有果糖的甜饮料、饮酒尤其是啤酒会增加体内尿酸水平,因此会增加患痛风的风险。要注意减少饮食中肉类比例,这对于整体健康都有好处。海鲜和肉类相比要健康得多,但会增加患痛风的风险,而且水产的污染很严重,所以也要限制,以每周两次为好。软饮料本来就不应该喝,饮酒要适量,为了避免痛风,一定要喝的话用红酒替代啤酒。还要注意多喝水。
2.肥胖。如果体重过重的话,身体就会产生过多的尿酸,肾脏无法排除多余的部分,这样体内尿酸水平就是很高。减肥和控制体重是健康生活习惯极其重要的一条,除了易患痛风外,还有很多慢性病与超重或肥胖有关。只要体重在正常范围之上,都要减肥,尤其是男人。
3.病症。高血压如果不控制的话,会增加患痛风的风险,因此高血压要吃药控制。其他一些慢性病比如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心脏和肾脏疾病都会增加患痛风的风险。术后病人也易患痛风。
4.药物。控制高血压的噻嗪类利尿剂、低剂量阿斯匹林等药物会增加尿酸水平。
5.家族史。有人说家里的男丁都患痛风,是的,痛风是有家族史的。
6.年龄和性别。男人比女人易患痛风,因为女人体内尿酸水平低,但是更年期后女人体内尿酸水平增高,因此男人在30到50岁之间出现痛风,女人则在50岁以后才出现。
男人要注意预防痛风,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少饮酒、控制体重,如果有高血压要积极控制,女人在更年期前后也要开始采取上述措施。
痛风虽然很疼,但在治疗上已经不是问题,具体措施有止痛、消炎及预防发作,减少尿酸生成,增加尿酸排泄等。
其一是服用布洛芬、萘普生钠、消炎痛、塞来昔布等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NSAIDs),痛风急性发作时服用高剂量NSAIDs,发作过后服用低剂量NSAIDs以预防发作。NSAIDs有胃疼、溃疡、消化道出血等副作用。
其二是秋水仙碱,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副作用是恶心、呕吐、腹泻。
其三是强的松等皮质类固醇,可以控制痛风引起的炎症和疼痛,在上述药物无效后使用,可以口服或者局部注射,其副作用保护血糖水平升高、血压升高、情绪变化。
其四是别嘌醇和非布索坦等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对于痛风发作频繁者或者痛风症状严重者,服用这类药以减少尿酸生成,其副作用有出疹、血细胞下降和影响肝功能。
其五是丙磺舒,可以增加肾脏排出尿酸的能力,副作用有出疹、胃疼和肾结石。
有研究发现喝咖啡有助于降低尿酸,其原理还不清楚,更不知道是否能预防痛风。喝咖啡的继续喝,不喝咖啡的则没有必要为此开始喝咖啡。
含维生素C的补充剂能降低血中尿酸水平,但还没有证据表明维生素C能够预防痛风的发作或者降低其严重性。可以考虑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饮食。
研究发现莓类可以降低尿酸水平,甚至有研究发现可以减少痛风发作的次数,多吃莓类也许能够作为药物之外的痛风的辅助预防措施。
其他方法均无可信的证据,包括中医中药。掌握正确的关于痛风的知识,在痛风发作时接受现代医学有效的治疗措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多动以预防痛风,才称得上有知识有文化。
西宁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北京哪些医院白癜风最权威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jpu.com/zcmbjc/13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