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一种世界流行的代谢病,其患病率与遗传、性别、年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诸多因素有关。在我国痛风多见于中年男性及女性,但近几年痛风的发展有年轻化的趋势。

“唯有美食与美景不可辜负”,患上痛风,大家就要暂时和这两位生活中最让人愉悦的“朋友”说ByeBye啦。

作为一名疼痛科医生,让大家了解和远离痛风,是小编我责无旁贷的使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痛风的知识吧!

关于痛风的几个小常识

痛风引起的关节疼痛的特点

一、大多数出现在第一跖趾关节,因为足趾距离心脏最远,足趾端体温较低,血流较慢,尿酸盐结晶最容易沉积在该部位,而且行走时,每迈出一步,第一跖趾关节的作用力最大,使沉积在那里的尿酸盐结晶体对关节滑膜刺激也最强。

二、初次痛风发作时多是单关节,如果感觉自己的四肢关节都痛,就肯定不是早期痛风了,浑身痛或腰痛、肩痛为主的也肯定不是痛风;

三、初次痛风发作多是突然发作、强烈的关节痛,像撕咬、火烧般疼痛,甚至会导致无法行走,如果你的关节痛为隐隐作痛或钝痛,就不一定是痛风的急性发作。

了解以上三点以后,我们就可以初步判断自己的关节疼痛是不是痛风引起的啦。

痛风的几个误区要知道

1.痛风≠尿酸高

绝大多数痛风患者会有尿酸高,也有少部分痛风患者的尿酸正常。

2.尿酸高≠痛风

不是所有尿酸高的人都会痛风,部分尿酸高的人也不会出现痛风。

3.高尿酸+关节痛≠痛风

其实骨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引起的关节痛在中老年人很常见,而中老年人半数血尿酸增高,这两种状况常常概率性的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

诊断痛风的金标准,要看有没有尿酸盐结晶!

我们来看一看尿酸的今生来世:尿酸在肝脏中产生,通过血管运输,主要由肾脏排泄。这是一般人尿酸的正常代谢,但痛风患者的尿酸就特喜欢往关节滑膜里排,关节这地方的各种因素又容易形成结晶。当结晶一出现在不该它出现的位置,身体的免疫防御系统就启动,炎症细胞就要消灭它、吞噬它,同时发出炎症因子信号,引起疼痛。

单纯血尿酸超标需要吃药吗?

一般认为,男性血尿酸高于umol/L、女性高于umo1/L就认为是超标了,被称作高尿酸血症。

如果血尿酸超标但没有超过umol/L,且没有出现关节痛,没超umol/L可借助饮食、运动干预,不需要药物治疗。

高尿酸血症,绝大多数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可以实现指标逆转,恢复到正常范围。

如果要控制痛风,要求血尿酸降到并长期保持在目标值以下,才可以防止痛风的反复发作,并促使痛风石缩小。

目标值是指:

早期痛风(发作过一两次者)需要将血尿酸水平维持在umol/L以下;

而已经反复发作多次,或已经有痛风石的慢性痛风,要求血尿酸降到umol/L以下。

如果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仍无法降低血尿酸,则还可以借助药物。

痛风急性发作、痛不欲生,该怎么办?

由于痛风发作多在半夜或凌晨,临时采用冰敷或冷水冲红肿痛的关节,可以起到暂时减缓疼痛的效果。急性痛风发作通常需要去看医生,接受痛风急性期的规范治疗。

已经是慢性痛风了,还有救吗?

降尿酸强调要慢、要达到目标值才不易发作。

有过一次痛风发作后,就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第二次、第三次很可能就会接踵而来,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慢性痛风,受累关节增多,关节处会形成痛风石,关节红肿热痛甚至变形,平时也会有慢性疼痛,稍不注意就会急性发作,让患者非常痛苦。慢性痛风的治疗主要是降尿酸,强调把血尿酸降到目标值,只要把尿酸控制好,一般不会发作,因此有了痛风也不要担心,重要的是要改变我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总结:得了痛风不用太过担心,关键是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下期我们将会继续给大家介绍痛风的预防和治疗,还有大家想要的“食物嘌呤分级表”哦,千万不要错过!

医院疼痛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jpu.com/zcmbjc/99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