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
内分泌科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擅长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诊治,对糖尿病相关急、慢性并发症的诊治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熟练的运用甲状腺细针穿刺进行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前两天在门诊遇见一位痛风患者,诉得痛风3年,非常注意饮食,以往规律服药,监测尿酸水平控制可,近1月因为疫情原因没有服用降尿酸药物。来诊时诉右足大踇趾红肿疼痛不适,完善相关化验,血尿酸umol/l,考虑:痛风急性发作。追问病史才知道,现在天气炎热,该患者一直开空调睡觉。那三伏天到了,痛风患者需要注意什么呢?
多喝水
夏季气候炎热,大量出汗,水分补充不足或不及时,血液浓缩,尿液减少,尿酸容易沉积并析出,常因此诱发痛风症状,同时促进尿路结石形成。调查发现,肾绞痛往往在夏季或初秋时发作;痛风症状夜间易发,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因为睡眠时长时间不喝水,体内水分减少,尿酸浓度增高所致。因此,天气炎热时一定要多喝水,以稀释血液,预防或减轻痛风发作及结石形成。一般认为,每天至少喝3L水,出汗后应立即补充水分,睡前可适当饮水。必须指出,痛风患者最好选择喝白开水,远离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
少饮酒
夏季气候炎热,许多人喜欢开怀畅饮,其实饮酒是痛风急性发作的重要诱因。主要是因为酒精中的乙醇可使体内乳酸增加,而乳酸可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乙醇还能促进嘌呤分解而直接使血尿酸升高。同时,酒类本身就可提供嘌呤,如啤酒内就含有大量嘌呤成分。因此,戒酒有助于控制痛风症状,缓解病情。
调饮食
嘌呤是尿酸生成的来源,如果进食嘌呤含量高的食物极易诱发高尿酸血症,诱使痛风发作。目前已知含嘌呤量大的食物主要有肝、肾、心脏等动物内脏,沙丁鱼、凤尾鱼、鳕鱼、马哈鱼等鱼类及其鱼卵,咸猪肉、羊腿肉、野鸡、鸽肉等肉类。因此,痛风病人要少吃或不吃上述食物,可适当选择新鲜猪肉、鸡肉、淡水鱼以及奶类来补充所需的蛋白质;新鲜蔬菜则可多吃些,有利于预防痛风发作。
莫受寒
受寒及过度劳累均可使人体自主神经调节紊乱,易致体表及内脏血管收缩,包括肾血管的收缩,从而引起尿酸排泄减少。因而痛风病人在夏季应避免空调冷气环境下受寒,也有利于预防痛风发作。
慎用药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利尿剂、青霉素、抗结核药等药物的患者应定期检测血尿酸,因为这些药物可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因此,痛风患者在患上其他疾病时,选择药物要谨慎,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毒副作用的药物,也要避免使用升高血尿酸浓度的药物。
相关链接:内分泌专家简介
张春玲
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专长于糖尿病、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痛风等疾病治疗以及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医院学习了甲状腺结节的规范化治疗及甲状腺癌基因筛查。发表SCI论文1篇,全国及省级论文多篇,专著1本。为青岛市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委员、山东省老年医学会第一届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糖尿病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山东预防医学会预防学会甲状腺疾病防治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疼痛研究会第一届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门诊时间:周三()于洪波
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专注于糖尿病及并发症,痛风,甲状腺、肾上腺、垂体疾病以及生长发育等疾病的诊疗。是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内分泌代谢病分会委员,山东省老年医学学会糖尿病足及慢性修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科学养生协会糖尿病足与足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中西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开展介入治疗下肢血管病变,降低了本地区糖尿病足患者的截肢率。对于糖尿病足不同阶段的清创换药、糖尿病患者皮肤创面的处理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的科研“糖尿病足一站式治疗”经鉴定获得国内领先。发表多篇论文。主编《糖尿病健康教育手册》一部。
门诊时间:周一、周四()推荐阅读(点下方标题)医生摆地摊,“卖”的全是救命技
医生摆地摊,看看他们去“卖”啥?
时代楷模医者仁心
这几种“家中常备”的保健品,我劝你还是别吃了!
三维重建技术精准助力肺部微创手术--造福肺结节患者
核酸采样夯防线疫情防控“排雷兵”——医院核酸采样检测工作
供稿:陈丽编辑:潘艳
责任编辑:王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jpu.com/zcmbwh/101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