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由于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饮食及环境结构有了较大的变化,痛风的发病率显著增高。

现代医学认为,痛风为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障碍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种特异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尿酸盐沉积于关节及关节周围和皮下组织,关节炎反复发作。

中医学古代亦有“痛风”病名,多系指痹痛久而不愈,与现代痛风病并不完全一致,可归属于中医“历节”(或称历节风、白虎病、白虎历节风)、“痹证”等范畴。在中医文献中“历节”和“痛风”又统属于痹病范畴,有人认为痛风属于热痹,亦有人认为属于风湿热痹,目前这两种说法并存。

从临床观察看,痛风多以中老年人,形体丰腴,或有饮酒史,喜进膏梁肥甘之人为多;关节疼痛以夜半为甚,且有结节,或溃流脂液。从病因来看,受寒受湿虽是诱因之一,但不是主因。湿浊瘀滞内阻,才是其主要病机,且此湿浊之邪,不受之于外,而生之于内。因为患者多为形体丰腴之痰湿之体,并有嗜酒、喜啖之好,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升清降浊无权,因之痰湿滞阻于血脉之中,难以泄化,与血相结而为浊瘀,闭留于经脉,则骨节肿痛、结节畸形,甚则溃破、渗溢脂膏,或郁闭化热,聚而成毒,损及脾肾,初则腰痛、尿血,久则壅塞三焦,而呈“关格”危候,即“痛风性肾炎”而致肾衰竭。

郭红阳:长春中医药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擅长诊治: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口腔溃疡、便秘、结肠炎等消化系疾病。尤其善治过敏性鼻炎、更年期综合征、失眠、痛风、乳腺结节和子宫肌瘤等疾病。

在治疗上,一般分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当治其标,治以清热祛湿、活血通络之法,则痛、肿可消。慢性期病邪久恋,正气暗耗,脾、肾、三焦功能失常,痰瘀交阻深入筋骨,病情加重,关节僵硬变形。治以健牌益气,补肾通络,疏风定痛。

此外,对于饮食起居,也应注意。宜戒烟酒,不吃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豆制品、菠菜、海鱼等;生活要有规律,适当控制饮食与体重,坚持适量运动,情志愉快,均有助于巩固疗效。

来源:长春中医药医院

编辑

信息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jpu.com/zcmbyf/1020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