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走廊的玻璃窗洒进来,照在张医生的白大褂上。他正低头查看手中的检验报告单,眉头微微皱起。报告单上属于李明的各项指标大多正常,唯独尿酸值达到了μmol/L,远超正常值范围。
李先生,您最近有什么不适感吗?张医生抬头询问坐在对面的中年男子。
李明摇摇头:"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就是总觉得口渴,上厕所次数比以前多了些。我做销售的,本以为是跑业务太累,喝水多的缘故。"
张医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您平时饮食习惯怎么样?特别是海鲜、动物内脏这类食物?"
"哦,我确实挺爱吃海鲜的,每周都会和客户一起吃顿大餐。做销售嘛,应酬难免的。"李明笑着说道。
张医生放下检验单,神情严肃起来:"李先生,您的尿酸指标已经明显升高了。别小看这个问题,高尿酸血症可不是简单的小毛病。"
这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室,主人公李明是某知名企业的销售总监。他今年45岁,事业正处于上升期,却在例行体检中发现了这个"隐形杀手"。
高尿酸血症在现代社会越来越普遍,据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约为13.3%。许多人像李明一样,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血液中的尿酸值已悄然升高。
张医生从抽屉里拿出一份资料:"您知道吗?尿酸升高会在体内形成类似细小晶体的物质,这些晶体会沉积在关节处,引起剧烈疼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痛风。除此之外,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的风险。"
李明听完,脸色变得凝重:"那该怎么办?需要吃药控制吗?"
"您别着急,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张医生拿起笔,在纸上画起示意图,"尿酸是人体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血液中的尿酸主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当产生过多或排泄不畅时,就会导致血尿酸升高。"
医生的话让李明想起最近的一些症状:频繁小便、夜间起夜次数增多、尿液颜色发黄。原来这些都是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
张医生继续解释道:"高尿酸血症的危害往往在潜移默化中积累。您刚才提到的症状,正是肾脏在努力排出过量尿酸的表现。如果持续下去,可能会损害肾功能。"
这时,诊室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护士推着一位面色痛苦的患者匆匆而过。张医生解释说:"那位患者就是因为高尿酸引发急性痛风发作,关节肿痛难忍。您现在及时发现问题,还能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改善。"
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研究表明,合理的饮食结构对控制尿酸至关重要。张医生建议李明从以下方面着手:调整饮食结构,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保持充足水分摄入,帮助尿酸排出;适度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避免剧烈运动。
"记住,预防胜于治疗。"张医生写下详细的建议清单,"您先从生活方式改起,两周后复查尿酸值。如果仍然控制不理想,我们再考虑药物治疗。"
医院时,李明的心情复杂。阳光依旧明媚,街道上人来人往。他想起自己这些年来的生活方式:饮食不规律、应酬频繁、运动太少,或许正是这些习惯让自己的身体亮起了红灯。
一周后,李明在公司遇到了同事王强。王强注意到李明午餐时的变化:"你最近怎么都吃素啊?"
李明笑着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没想到王强也有类似遭遇:"我去年也查出尿酸高,后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现在各项指标都恢复正常了。"
这让李明倍受鼓舞。他开始认真执行医生的建议:每天喝够毫升水,戒掉啤酒,减少海鲜和动物内脏的摄入,晚上和妻子一起散步半小时。
一个月后,李明复查尿酸值时,数值已降至正常范围。张医生欣慰地说:"您做得很好,这证明生活方式的改变确实有效。不过要记住,这是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坚持。"
李明深有感触:"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健康真的很重要。以前总想着拼事业,却忽视了身体发出的信号。现在我要把健康放在第一位。"
从医院出来,李明给妻子发了个信息:"今晚我们去公园散步吧。"阳光依旧明媚,这次照在他脸上,心情轻松了许多。
参考文献:
1.《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2.《临床高尿酸血症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3.《营养与代谢性疾病》中国营养学会
4.《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中华医学杂志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jpu.com/zcmbyf/106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