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通常认为痛风这样的病跟其他慢性病一样,主要患病群体都是上了一定年纪的中老年人群,其实不然。根据调查发现,痛风的发病年龄正在不断提前,儿童痛风占比也在逐渐升高。
与成人不同,儿童痛风往往缺乏典型的痛风性关节炎表现,典型的痛风石形成则更少见。单纯高尿酸血症是没有症状的,需要靠定期体检来发现。在发病部位上,儿童的关节疼痛部位与成人也有明显不同,“成人常见的发作部位是足第1跖趾关节、踝关节,而以膝关节肿痛作为首发表现的在儿童中相对更常见。当出现单个关节的红、肿、热、痛时,应注意可能是痛风急性发作了。
那么可致儿童高尿酸血症的因素有哪些呢?接下来我们逐一列出:1、长期饮用高糖饮料。很多孩子喜欢喝碳酸饮料或者功能性饮料,甚至常常以饮料代替水。碳酸饮料中的主要成分就是白砂糖,这些含糖饮料进入体内后会代谢成果糖,进而转化为合成嘌呤的底物,使尿酸生成增多。此外,大量摄入果糖可刺激长链脂肪酸合成,导致高甘油三脂血症,引起机体对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引发尿酸升高。2、进食过多高嘌呤食物。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有什么营养好的,高蛋白的,孩子爱吃的,做父母的都尽量满足。营养价值高的深海鱼、海产品、牛肉、羊肉等,然而这些都是高嘌呤食物,长期摄入过多高嘌呤食物,无法完全排出体外而导致高尿酸血症。3、肥胖。除了高嘌呤食物以外,儿童天生偏好甜食,比如糖果零食、巧克力、冰激凌等,孩子一看到就两眼放光。家长如果没有给予适当的约束,随之而来的就是肥胖问题。肥胖儿童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比例,比体型正常的儿童要高得多,并且高血压、高血脂、肾损害发生的风险明显升高。4、家族性聚集。家族性痛风患者比非家族性者起病更早,病情更严重,且双亲有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者比单亲有痛风和高尿酸者病情更重,发病年龄更小。10-25%原发性痛风患者有阳性家族史,遗传变异较大。同时,痛风的家族性聚集可能还和同一家族的日常饮食等生活习惯相近有关。此外,还包括各类遗传代谢性疾病,诊断依赖于基因的检测。5、继发于其他疾病或药物。儿童常见继发高尿酸血症的疾病有:慢性肾病、家族性幼年高尿酸血症肾病、糖原累积症、肿瘤溶解综合征、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遗传性果糖不耐受、铅中毒、G6PD缺乏、果糖-1-磷酸盐醛缩酶缺乏、多囊肾、胱氨酸结石等。还有部分药物可以影响尿酸排除减少,比如水杨酸盐、利尿剂、环孢素、吡嗪酰胺、乙胺丁醇、乙醇等。
痛风的罪魁祸首就是高尿酸血症,想要预防痛风,还得从高尿酸血症的防控入手。1.作为家长,看到孩子疼得动都不能动,实在心疼,但孩子在生长发育阶段,如果不让吃肉,那怎么够营养呀?家长们表示“做不到”、“不忍心”。其实不是不让吃肉,而是尽量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比如酒精、海产品、动物内脏、红肉(如牛肉、羊肉),及老火汤。为了保证孩子生长发育的需求,可以偏向优质蛋白的摄入,如植物蛋白(豆类)、奶制品、鸡蛋、淡水鱼、白肉(猪肉、鸡肉等)。烹煮时注意少油、少糖,以蒸、炒为主,少煎炸,少调料。除了高嘌呤食物,儿童还需特别注意控制果糖饮料和甜食,比如可乐、雪碧、果汁、零食、糕点、冰激凌、巧克力、蜂蜜等。少吃含糖量高的水果,如葡萄、荔枝、苹果、菠萝、柿子等,可以多吃樱桃、猕猴桃、西瓜、杨桃、枇杷、番石榴等。2.在药物控制尿酸的同时,家长如何为孩子配餐,配合治疗呢?家长应为孩子建立良好膳食制度,保证三餐热量合理分配,早餐应占全天热量的30%。平衡膳食,食物品种丰富,每样少吃,越杂越好,建议每天饮奶-ml。3.如果达到肥胖或超重,应积极减肥,控制食量,加强运动,加大消耗;如果还在正常范围内,应注意食物品种的选择。适量运动对于减轻体重,降低体脂百分比,或者保持健康身材都有良好效果。规律运动定义为每周3次以上超过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跑步、骑单车、打球、游泳、体操等。儿童建议每天保证30分钟以上的体育锻炼外,也可以要让孩子养成进行劳动的习惯,如帮忙做家务、尝试一边看电视一边原地踏步、多去公园散步、往返学校尽量步行一段距离等。减少看电视、玩游戏、使用电脑等静态活动时间(每天累计不超过2小时)。4.运动的同时,保证每天ml以上的饮水量,以白开水为佳,但应注意避免喝果糖饮料或含酒精类饮品。
“管住嘴、迈开腿”是治疗痛风的六字真言,不仅适用于成人患者,同样适用于青少年患者。平时低嘌呤、低糖饮食,多喝水,适当运动,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痛风的天敌。
想要了解更多风湿免疫相关内容,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jpu.com/zcmbyf/99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