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gout)是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导致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能力降低所导致的一种代谢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痛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在年轻人群中发病率明显增高。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的首发症状,也是痛风最基本的表现类型。其典型症状是尿酸盐沉积于关节内或关节旁软组织引起的急性炎症表现。X线、CT、MRI及超声均可用来检查痛风性关节炎。但是X线、CT对肌腱及软组织的显示不满意,不能早期诊断痛风性关节炎;MRI因检查费用昂贵不易普及。而高频超声有很高的分辨率,可清晰显示沉积在关节内及周围软组织中的尿酸盐结晶、痛风石及继发的滑膜炎和骨侵蚀等改变,且操作方便、无辐射、相对价廉,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公认的痛风性关节炎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痛风性关节炎的超声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节腔积液、滑膜炎
受累关节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关节腔积液及滑膜增生,积液内有时可见漂浮的点状强回声。以第一跖趾关节最常见。也可累及膝、踝、腕、肘等关节。(图1、图2、图3)
图1:右足第一跖趾关节积液并尿酸盐结晶沉积
图2:左足第一跖趾关节积液并滑膜增生
图3:右足第一跖趾关节增生的滑膜上可见丰富血流信号(痛风急性发作期)
2.软骨表面尿酸盐结晶沉积
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软骨表面,超声表现为关节软骨表面线样强回声,与软骨下方骨表面强回声线相平行,似两条平行的铁轨,故名“双轨征”,是痛风的特异性超声表现。常见部位有股骨髁、距骨、跖骨头、掌骨头、肱骨头等。(图4)
图4:右股骨髁软骨表面尿酸盐结晶沉积形成“双轨征”
3.痛风石
痛风石是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内、关节周围及皮下组织形成沉淀,并产生慢性异物反应后,表面被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包围所形成的异物结节。常出现在受累关节内、关节周围、皮下组织等部位。超声表现为高、低混杂回声、密度不均的团块影,伴或不伴有多普勒血流信号。痛风石的出现是病程进入慢性期的标志。痛风石也是痛风性关节炎的特异性超声表现。(图5、图6)
图5:左足第一跖趾关节内痛风石(箭头所示)
图6:右足第一跖趾关节内痛风石(箭头所示)
4.骨侵蚀
是指关节腔内或关节腔外两个垂直平面上的骨皮质不连续。骨侵蚀的边缘往往不规则,基底也不清晰,超声上骨表面常呈虫蚀样改变。(图7)
图7:左足第一跖趾关节腔内骨侵蚀(箭头所示)
年由EULAR(欧洲抗风湿病联盟)和ACR(美国风湿病学会)联合发布的分类标准中已经把超声发现的“双轨征”纳入其中。为了规范超声在痛风中的合理应用,类风湿关节炎和结缔组织病预后评估组织(out贵阳治疗白癜风的医院白癜风是怎么样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jpu.com/zcmbyy/17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