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不要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痛风降尿酸的药物就一定不安全。任何一种药物都可能有不良反应,但药物在上市前会做一系列的临床试验,药物的安全性始终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疗效。而且,医生用一种药物肯定会权衡利弊,只有药物带来的益处大于、而且是远远大于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时,才会作为处方药物用于痛风的降酸治疗。
所以,痛风患者选择降尿酸药物时,注意以下两点基本就可以保证安全。第一,选择临床上常用的、成熟的那些降尿酸药物,因为这些药物经过长时间的临床应用,各种已知的、未知的不良反应已经被人们掌握,且能设法避免;第二,准确评估痛风病情,为降尿酸药的安全选择提供充足的证据。接下来,我们就从这几点具体展开。
1、哪些是常用的、成熟的降尿酸药物
西药方面,别嘌醇和苯溴马隆已经有50年左右的临床使用实践,非布司他应用于痛风临床也有10年的时间,它们都属于成熟的降尿酸药物,各地的痛风指南也将它们列为降尿酸治疗的推荐药物。别嘌醇最严重的副作用是超敏反应,但通过科学的用药方法(起始小剂量,一个月后逐渐加量)和高风险基因的检测,就可以减少超敏反应的发生以及严重程度;非布司他可能会引起肝损和心血管风险,联合护肝药物并减少药物剂量就能使这些不良反应得到控制;苯溴马隆之前曾被报道有肝毒性风险,但后来的研究证据推翻了这一报道。
中药方面,痛风处方中涉及到的药物超过味,我们从药物的使用频次和该药与其他药物配伍的频度,就可以统计出那些使用较多、且与周围药物关联强度较高的药材,它们分别是:薏苡仁、车前草、土茯苓、泽泻、蒲公英、山慈菇、丹参、黄柏、红花。这几味药材是中医痛风处方中的核心药物,覆盖了中医痛风的大多数证型,而且都属于草本类药材,安全可靠。
2、如何准确评估痛风病情
可以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种类、痛风病程、是否有并发症等几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比如,确认高尿酸血症类型是属于生成过多、还是排泄减少,就可以更准确地制订降尿酸的用药方案。一般来说,尿酸生成过多的痛风患者,应选择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尿酸排泄减少的痛风患者,应选择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如果属于尿酸排泄减少,却选择了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则可能会造成药物在血中浓度的增加,其蓄积就会导致副作用的发生。
分析痛风的病程,并对其进行分级(疼痛分级、肿胀分级、痛风石分级等等)、分期(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肾病期等等),也能使痛风的用药更加精准和安全;对痛风并发症的确认也同样重要,痛风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选择非布司他更为合适,痛风合并肾结石的患者,最好就不要选择苯溴马隆降尿酸。痛风合并高血压和高血脂的患者,最好分别选择氯沙坦和非诺贝特来降压和调脂,因为它们也有一定的降尿酸作用,可以减少痛风降尿酸药物的总剂量。
小结一下:痛风的降尿酸治疗是痛风治疗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最复杂的一个环节,但只要掌握了相关的规律,降尿酸药物的选择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复杂。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与痛风炎症和高尿酸血症对人体的损伤相比,降尿酸药药物的那些不良反应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了,因此,需要降尿酸治疗时,就要及时起始治疗。
更多痛风防治知识科普和中医痛风问题咨询,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jpu.com/zcmbzz/100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