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们说一下痛风石方面的知识吧!
可以可以,仔细阅读下面的内容~~
痛风石的微博
发表于1天前查看:回复:在痛风病人的发病过程中,会出现一种坚硬如石的结节,称为"痛风石",又名痛风结节。是尿酸钠结晶沉积于软组织,引起慢性炎症及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的结节肿。这种尿酸钠结晶沉积于软组织,引起慢性炎症及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的结节肿。
痛风石最常见于耳轮,亦多见于踇趾的第一跖趾关节、指、腕、肘及膝关节等处,少数病人可出现在鼻软骨、舌、声带、眼睑、主动脉、心瓣膜和心肌。在关节附近的骨骼中侵入骨质,形成骨骼畸形,或使骨质遭受损毁。这种痛风结节也可在关节附近的滑囊膜、腱鞘与软骨内发现。痛风石大小不一,小的如芝麻,大的如鸡蛋。
根据年最新统计数据估算,我国目前高尿酸血症患者约0.75亿~2.65亿人,而痛风患者约万~万人!也就是说,每个人,就有8~22个是痛风患者!而这些痛风患者中,未接受规范化治疗的患者,首次痛风急性发作20年后约70%可出现痛风石!
痛风石?
究竟为何方圣神?
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的血尿酸最大饱和浓度约为μmol/L。当患者血尿酸水平长期控制欠佳时(μmol/L),大量的尿酸盐会从血液中析出,形成结晶并沉积于皮下、关节滑膜、软骨等处,而沉积的单钠尿酸盐结晶被大量单核细胞、多核巨细胞包裹,所形成的肉芽肿样物质(外观像石头),就是所谓的“痛风石”。
“痛风石”该怎么治?
多学科治疗之路,就是内科和外科治疗并重,痛风石会累及全身各个部位,外观大小各异,不同部位、不同大小的痛风石治疗方法不一,但总的来说,治疗方法不外乎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
痛风石是痛风特征性改变,长期坚持通风规范化治疗并把血尿酸控制到μmol/L以下,并且长期维持,痛风石即可缩小,逐渐溶解,同时亦能减少、减轻痛风发作。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
降尿酸治疗(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
碱化尿液治疗(碳酸氢钠、枸橼酸盐制剂等)
尿酸酶(拉布立酶、普瑞凯希等,国内尚未批注上市)
选择性尿酸重吸收抑制剂(lesinurad等,国内尚未批注上市)
继续↓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快速消除痛风石,减轻痛风石对周围组织的压迫、侵蚀,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
对于痛风石较大(1.5厘米),出现神经受压迫、关节侵蚀缺损、关节严重畸形、痛风石破溃、局部感染、影响美观等情况,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方法有2种,包括手术直接切除法、关节镜下痛风石清除术,由外科医生根据实际情况(痛风石部位、设备条件、患者的意愿)进行选择。
继续↓
由于疾病的特殊性(血尿酸水平增高),痛风石手术治疗后,往往会伴随术后伤口愈合不良、坏死等。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才能保证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康复:
1、患者在手术前必须复查血尿酸,建议血尿酸水平达标(<μmol/L)后再接受手术治疗;
2、外科医生在手术时要注意创面皮肤的覆盖;
3、患者在手术后也要继续接受规范化综合治疗(包括饮食控制、降尿酸、碱化尿液等),把血尿酸水平维持在合理范围(<μmol/L)。
我院手足外科治疗痛风石有十多年经验,采取内科规范化的治疗的基础上,用显微外科技术很好的保护皮肤血运、一期功能重建等先进的技术,取得很好的疗效。
-
病例1
患者男,44岁,双手多发痛风石8年,造成了剧烈的疼痛和关节破坏,非手术治疗效果欠佳,于是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手的外观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多发痛风石引起剧烈疼痛和关节破坏
术后,手部外观及功能得到改善
病例2
患者男60岁,四肢多发性痛风石10年,期间数量和大小逐渐增加。非手术治疗效果欠佳,于是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手的外观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手部多处痛风石
足部的“石头”折磨患者多年
(为避免不适,以下图片局部经过处理)
手术治疗
术后5个月情况,外观及功能正常
病例3
患者男,68岁,双侧踝部、双上肢痛风石15年,通风发作频繁,行手术治疗,术后外观功能改善,通风未见发作
双足术前和术后对比图
医生有话说
关键之中的关键是病人的医从性,直接的说,就是要听医生的话,痛风石是一个慢性病,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需要超长期治疗。
这个太重要了!
预防痛风石出现的关键在于长期规范化降尿酸治疗,使血尿酸水平达标(没有发现痛风石的,血尿酸控制到<μmol/L;早期发现小痛风石的,血尿酸控制到<μmol/L)。
最佳预防/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的综合规范化治疗
图文:罗小庆审核:办公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jpu.com/zcmbzz/102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