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发病率在增加,并且严重影响生活,而生活不正常对痛风影响很大,对于降低高尿酸水平和痛风发作,我们应该从生活干预做起.
01夏季贪凉,造成痛风频发
夏夜间在空调房间里睡眠或室外乘凉时,手足往往裸露,或盖手足的被单在睡眠中被扯开,造成夜间熟睡中手足的温度明显降低。在这种状态下,手足冰凉,足、大脚趾的温度远低于中心体温,可在30℃以下。30℃时,尿酸钠的溶解度为umol/L,极易造成人体远端关节组织中痛风结晶的形成,诱发痛风发作。温度降低是远端肢体关节夜间痛风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02路边摊聚餐,促发痛风
海鲜、肝肾肠肺、各种肉制品,制作精细,物美价廉,味道外观十分诱人,大量食用这些高嘌呤食品后,会造成痛风患者体内血尿酸水平的急性升高,促发体内尿酸盐结晶的形成,触发痛风发作。
03饮酒是诱发痛风的常见原因
白酒中的乙醇会抑制摄入的高嘌呤食物的代谢物-尿酸盐的肾脏排泄,进一步加剧血尿酸浓度的增高。啤酒除了抑制尿酸的排泄外,其本身也是高嘌呤食品,大量饮用啤酒后,血尿酸水平比饮用白酒升的更高,超过饱和溶解度的尿酸盐便形成结晶,诱发痛风发作。
04快速减肥、脱水
夏季多汗,尤其是南方地区的湿热天气造成的多汗,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容易造成脱水。夏季胃肠道感染疾病多发,频繁的呕吐、腹泻极易造成脱水,血液浓缩,血尿酸水平升高。痛风的年轻人选择快速减肥时,如果不能大量及时的补充水分,减肥时大量组织分解产生的巨量尿酸和脱水伴随的血液的浓缩,双重打击下,触发痛风。
05过度锻炼和外伤
痛风患者适度有氧运动有益健康。但过度锻炼,高强度的跑步、爬山极易造成足趾、足踝、膝关节、等肢体关节的损伤和微损伤,这些微损伤诱发局部炎症。而局部嗜中性粒细胞对尿酸盐结晶的吞噬作用,导致炎症介质的大量释放,产生另一次痛风爆发。
06共病治疗方案的调整
如痛风患者由于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增加了小剂量阿司匹林、烟酸、β受体阻滞剂;由于心衰和水肿增加了噻嗪类和袢利尿剂;由于结核病抗痨治疗使用了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由于免疫性疾病或器官移植增加了环孢素、他克莫司;合并肿瘤或白血病的化疗,糖尿病加重出现酮症酸中毒等,都会导致血尿酸水平的升高,严重时触发痛风发作。
07放射性对比染料
用放射对比染料做强化CT检查时,某些痛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会明显减低,血尿酸水平的下降,导致痛风患者体内痛风石的脱落,裸露的痛风石触发痛风发作。
08间断不恰当使用降尿酸药物
不达标的痛风患者,自行增大降尿酸药物剂量后,血尿酸水平突然大幅度下降,导致血尿酸水平明显的波动,痛风患者体内的痛风石脱落,形成微痛风石,裸露的痛风石和微痛风石触发痛风发作。
09大量饮用果糖饮料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痛风患者,特别是很多年轻痛风患者,有意地改变了以上说的所有的不良生活方式,用药规律,但就是因为爱喝可乐、雪碧、果茶、糖茶等高果糖甜(软)饮料,痛风反复发作,难以控制。事实上,年就发现果糖能够诱发痛风发作,随后通过实验观察发现,果糖代谢的中间产物间接促进尿酸产生,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尿酸水平的波动触发了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