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里,医生摇头惋惜,在说完整个治疗方案(截肢)后,一个来自深圳的12岁男孩立马同意了。这样的回复把孩子爹妈吓傻了眼。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男孩狠下心来,说出这么瘆人的话?让我们把视线转向一年前,当时这个小男孩正躺在沙发上看动画片,突然感觉脚趾胀痛:一开始像有人拿着钢针一针一针地扎;后来,变成钢钉,一下一下地凿;最后,换成电钻的感觉,持续性的强烈疼痛。痛风???男孩家长一时间难以接受,这不是“中老年病”吗?不是“啤酒+海鲜”爱好者的专属吗?怎么发生在一个12岁孩子身上?!其实,在过去10年内,中国痛风患病率已从0.22%跃升至12.1%,年痛风患者约有1亿人。

痛风低龄化现象愈加明显,儿童患者更是从“罕见”变成了“见怪不怪”。

一位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生曾提到:“以前一年都遇不到一个儿童痛风的病例,现在几乎每周都会有这样的小患者来就诊。”

这话绝不是危言耸听:东莞一名7岁小男孩突然左足底痛,诊断显示是血尿酸水平明显较高,确诊痛风。

广东一高中生突然手脚疼得嗷嗷叫,出现明显红肿,入院一查,被诊断痛风急性发作,手脚关节里全是“痛风石”!

一开始她的家人没有把这个当回事,以为只是在外面玩的时候磕碰到了。可随着病情加重,孩子已经严重到不能走路的地步。检查后才发现是因为得了痛风。

经过询问,原来小敏从小和爷爷奶奶住一起,老人家为了能让她获取充足营养,就不厌其烦地炖不同汤水。

孩子一天进食两碗,不曾间断。孩子父亲原本就有痛风病,家族遗传再加上浓汤的催化,孩子才在这么小的年纪就患上痛风!越来越多的案例在提醒我们,“痛风”和孩子息息相关!

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痛风逼近00、10后呢?

除了遗传因素+生活因素,其中6个原因:

01

肉类、海鲜饮食太多了饮食结构的突然改变是痛风“多发”甚至“高发”的祸首。如今,各类肉荤菜层出不穷,不少人还打出“无肉不欢”的口号。然而肉类食物中的嘌呤,会转化为尿酸,大大超出生理代谢和排泄能力,导致高尿酸血症,所以痛风的发病率迅速升高。每g食物中嘌呤含量达到-mg的高嘌呤食物主要有:动物内脏、牛肚、部分海鲜(如沙丁鱼、凤尾鱼、鱼籽、白带鱼、鲢鱼、白鲳鱼等鱼类)、酵母粉、黄豆、浓肉汤、小鱼干等。

02

甜饮料喝的太多了

年,《尿酸和果糖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发现:每周喝5-6次含有果葡糖浆饮料的人,患痛风几率比正常人高出29%,而每天喝2次以上含有果葡糖浆饮料的人,痛风几率高达85%!

那什么含有“果葡糖浆”呢?我们日常见到的甜饮料中都含有!

03

喜欢吸烟和喝酒

在痛风面前,红的白的啤的黄的……没有哪个酒是好的。酒中并不含嘌呤,也不产生尿酸,其代谢产物是乳酸。但恰恰是这个乳酸,会和尿酸在肾脏竞争性抑制其排出。所有酒类都会诱发痛风,啤酒最快,啤酒中含二氧化碳,吸收迅速,且二氧化碳会转化成碳酸,降低pH值,引起尿酸排出受阻。

04

肥胖/超重

肥胖人群更容易高尿酸,毕竟大部分都是吃的太好,大鱼大肉、甜饮料,但运动不足。健康时报中有专家指出,超重或肥胖是引发痛风的因素之一,减重可以帮助降低痛风发作的风险。

05

运动量太少

适量的运动可以加速新陈代谢,有利于身体废物的排泄,其中就包括尿酸。大鱼大肉吃的多,不仅会带来肥胖问题,也会影响代谢。

06

熬夜太多,压力太大

近年来的分析发现,压力过大成为诱发年轻人痛风的主要因素之一。医生表示,身体过度劳累会让人体自主神经调节紊乱,易致体表及内脏血管收缩,包括肾血管的收缩,从而引起尿酸排泄减少。如果长时间紧张工作,过度疲劳熬夜,就有可能诱发痛风。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预防“痛风”呢?(1)适量运动每天规律的运动锻炼,可以帮助孩子降低血尿酸水平,避免肥胖。要知道,50%以上的痛风患者是伴有肥胖和超重的。(2)多喝水多喝水,上厕所的次数才能变多。尿量上去了,尿酸才更容易排出去。但是大家注意,这里说的多喝水是说苏打水、碱性水,可不是饮料。(3)多吃蔬菜多吃白菜、番茄、茄子、黄瓜、冬瓜、南瓜、萝卜、土豆之类的蔬菜,可以降低人体的嘌呤含量,降低痛风的风险。在大多数时候,“多吃蔬菜”这句话都是不过时的。说了这么多,其实避免痛风的办法很简单,就八个字:适量运动!多吃蔬菜!给孩子补充营养是好事,但也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造成营养过剩就适得其反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jpu.com/zcmbzz/1037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