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正确诊断痛风
目前国内外存在多种痛风诊断标准,但是临床最常用的,还是年ACR(美国风湿病协会)和EULAR(欧洲风湿联盟)更新的痛风分类标准。该标准适用于至少发作过1次外周关节肿胀、疼痛或者是压痛的痛风疑似患者。对于已在发作关节液、滑囊或痛风石中找到尿酸盐结晶者,可直接诊断痛风。
该标准包含3个方面,8个条目,共计为23分,当得分≥8分,可诊断为痛风。但该标准纳入的受试对象与我国人群存在种族差异,是否对我国的痛风患者有完全一致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应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对临床表现不典型,血尿酸不高的疑似患者。可进行关节肌肉超声,双源CT进行进一步检查确诊。
2痛风急性发作的处理
在痛风的急性发作时期,应嘱咐患者尽量的减少活动,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采取局部冰敷(或者是硫酸镁湿敷),这样可以降低温度,缓解红肿和疼痛。
此外还可以外用扶他林乳胶剂也有助于减轻局部疼痛。切记不可在此时进行按摩和热敷,热敷会扩张血管、加重局部肿胀及疼痛。
此时应及时予以药物治疗,推荐尽早在24小时之内进行对症治疗。可供选择的药物有三大类:非甾体类消炎药、秋水仙碱和糖皮质激素。根据年《中国痛风临床诊治指南》,痛风急性发作的时期推荐首先使用非甾体类的消炎药缓解症状,对非甾体类消炎药有禁忌的患者建议单独使用低剂量秋水仙碱,短期单用糖皮质激素其疗效和安全性与非甾体类消炎药类似。
对局限于1~2个关节的持续痛风发作,为快速有效缓解症状,可关节腔内注射长效甾体类激素(如复方倍他米松或曲安奈德)。
在痛风的急性发作期,应尽量的维持患者血尿酸浓度的相对的稳定,不主张在关节炎急性发作时加用降尿酸药物,而是要等到关节疼痛完全缓解后2周后,才可以加用降尿酸药物。而且一定要注意从小剂量开始并缓慢的增加,使得血尿酸逐渐的平稳下降,避免显著的波动。但是如果患者是在服用降尿酸药期间出现急性发作,也不必停用降尿酸药,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维持血尿酸浓度的相对稳定。
3急性期之后的降尿酸治疗
痛风的治疗除了急性期发作的处理之外,更多的在于尿酸的控制治疗。因为只有尿酸降低,体内沉积的各种尿酸结晶才能溶解排出,而这需要将尿酸降至μmol/L(正常上限μmol/L)以下才能实现,这就需要坚持长期服用降尿酸药物。简单来说就是如果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一年发作两次以上,并伴有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或者确诊痛风石存在时,就需要进行降尿酸治疗了。
在进行降尿酸治疗时,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就建议使用别嘌醇或者是非布司他;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就建议使用苯溴马隆。
同时由于降尿酸药物具有一定的肝肾毒性,需要再降尿酸治疗过程中监测肝肾功水平。由于服用降尿酸药物会导致血尿酸的增高,需要在治疗开始阶段服用小剂量秋水仙素防治急性痛风发作。
4生活习惯的改变
除了药物治疗之外,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治疗痛风或者是高尿酸血症的不二法门。因为痛风不但能够导致急性发作疼痛,慢性痛风还会导致关节破坏。同时会增加肾脏及心脏疾病的发病率。
痛风患者应注意以下生活原则,这些都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针对痛风有效的生活方式:
(1)限酒;
(2)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
(3)防止剧烈运动或突然受凉;
(4)减少富含果糖饮料的摄入;
(5)大量饮水(每日2,mL以上);
(6)控制体重;
(7)增加新鲜蔬菜的摄入;
(8)规律饮食和作息;
(9)规律运动;
(10)禁烟
痛风是一种慢性常见病。不管是发作时的急性期处理,还是降尿酸治疗,以及其生活方式的改变,都是一个长期慢性的过程。而其规范化的治疗,离不开医生及患者的共同努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jpu.com/zcmbhl/101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