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一个大家“熟悉”却未必“真正认识”的疾病。每一个痛风性关节炎病人,发作前一定有一个不被察觉或虽被察觉却未被重视的高尿酸血症期。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太鸿梅介绍,痛风易复发,并可累及多个关节,导致痛风石形成、关节畸形,甚至致残。高尿酸血症除了可能引发痛风外,还与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脂肪肝和糖尿病有密切的关系。她提醒,痛风一定要规范诊治,切不可长期放任不管,更不能陷入痛风治疗的误区。

据了解,在我国,近年来痛风的发病率呈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我国普通人群患病率约1.14%。痛风的发生与性别和年龄相关,多见于中老年人,约占90%,发病高峰年龄为40-50岁,男女比例约为20:1。

痛风的病程可分为四期,即无症状期、急性关节炎期、间歇期、慢性期。

痛风的诊断并不困难,中老年男性肥胖者,突然反复发作的单个跖趾、跗跖、踝等末端关节红肿剧痛,可自行缓解及间歇期无症状者,应首先考虑到痛风性关节炎;同时合并高尿酸血症及对秋水仙碱治疗有效者可诊断为痛风;滑液或滑膜活检发现尿酸盐结晶者即可确诊。

为了让广大痛风患者远离痛风,最终战胜痛风,在痛风治疗上要避免陷入以下三大误区:

误区一:仅在急性发作期治疗

在急性发作期,患者由于出现了难以忍受的关节疼痛,医院就诊,而一旦关节疼痛好转之后,患者就自认为病已经好了,不需要再看医生,也不需要再治疗。事实上,痛风是慢性疾病,治疗分为急性发作期治疗和慢性维持期治疗。其防治关键在于慢性维持期治疗,包括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关节保护,以及必要时使用降尿酸药物,以使血尿酸控制在umol/L以下,避免痛风性关节炎再次发作和避免尿酸结晶刺激肾脏导致肾衰的发生。因此,即使关节疼痛好转,痛风医院就诊随访。

误区二:擅自调整药物剂量

血尿酸升高是痛风发作的关键因素,这使许多患者误认为迅速将血尿酸水平降低就可避免痛风发作。为此,一些患者擅自启动降尿酸药物或加大剂量,期望血尿酸可以在短期内降至较低水平。其实,这样做往往会适得其反。因为当较高水平的血尿酸快速降低时,一方面可以使已经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不溶性尿酸盐结晶脱落,另一方面可以使血尿酸在关节腔内沉积,从而导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

建议患者缓慢降低血尿酸水平,并建议患者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联合使用降尿酸药物和秋水仙碱或非甾体消炎药,以防引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误区三:忽略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许多痛风患者认为,自己一直在使用降尿酸药,血尿酸控制还可以。因此,在服用药物期间,他们既不控制饮食,也不运动。很多患者不知道,在痛风治疗中,非药物治疗是至关重要的。患者应避免短期内大量进食高嘌呤食物,以防止血尿酸水平急剧增高,引起痛风急性发作。而适当的运动能促进关节局部血液循环,避免关节局部血尿酸溶解饱和度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痛风再次发作。

赞赏









































最好白癜风专科医院
白癜风是什么样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jpu.com/zcmbhl/15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