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尿酸血症是什么?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化合物的终末代谢产物,嘌呤代谢紊乱导致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HUA)是指在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高于μmol/L,女性高于μmol/L,即称为高尿酸血症。

本病患病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遗传、性别、年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药物治疗和经济发展程度等有关。

根据近年各地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的报道,目前我国约有高尿酸血症者1.2亿,约占总人口的10%,高发年龄为中老年男性和绝经后女性,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

二、高尿酸血症有什么危害呢?

很多人查尿酸升高不是因为有症状,而是在查体中发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尿酸升高不值得重视,因为高尿酸血症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例如痛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肾脏损害等。

1.高尿酸血症与痛风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发病基础,但不足以导致痛风,只有尿酸盐在机体组织中沉积下来造成损害才出现痛风;血尿酸水平越高,未来5年发生痛风的可能性越大。急性痛风关节炎发作时血尿酸水平不一定都高。

2.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

目前,多个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血尿酸是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每增高59.5μmol/L,高血压发病相对危险增高25%。临床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合并高尿酸血症,而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只有30%合并高尿酸血症,提示高尿酸血症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因果关系。

3.高尿酸血症与糖尿病

长期高尿酸血症可破坏胰腺β细胞功能而诱发糖尿病,且有研究证实,长期高尿酸血症与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发病具有因果关系。

4.高尿酸血症与高甘油三酯血症

国内外的流行病学资料一致显示,血尿酸和甘油三酯之间有相关性。

5.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基础是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使糖酵解过程及游离脂肪酸代谢过程中血尿酸生成增加,同时通过增加肾脏对尿酸的重吸收直接导致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患者中70%同时合并高尿酸血症。

6.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

尿酸是冠心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无论性别,尿酸是普通人群冠心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尿酸每升高1mg/dl,死亡危险性在男性增高48%,女性增高%。血尿酸>μmol/L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尿酸>.5μmol/L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7.高尿酸血症与肾脏损害

尿酸与肾脏疾病关系密切。除尿酸结晶沉积导致肾小动脉和慢性间质炎症使肾损害加重以外,许多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研究显示,尿酸可直接使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发生微血管病变,导致慢性肾脏疾病。

一、针对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有哪些方面呢?

具体而言包括改善生活方式、碱化尿液、避免使用使尿酸升高的药物、降尿酸药物的使用、积极治疗与血尿酸相关的代谢性危险因素等几个方面。其中改善生活方式又尤其需要重视。具体介绍如下:

(一)改善生活方式

改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等几个方面。

1.健康饮食

营养均衡

三餐分配合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比例约5:3:2;三餐分配1:2:2;

合理选择食物

(1)选择低嘌呤食物,避免高嘌呤饮食(如海鲜、菇类、真菌类、沙丁鱼等)。

(2)不喝酒,尤其啤酒,酒是痛风急性发作的诱因。

(3)少吃酸性食物,多吃碱性食物:食物的酸碱性分类是根据食物在人体内代谢产物的酸碱性来分类的,肉类、脂肪经过代谢在体内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属于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虽然有些吃起来酸,但是最终代谢产物呈碱性,属于碱性食物。酸性物质与尿酸竞争通过肾脏排泄,有抑制尿酸排泄的作用,故高尿酸血症及痛风者要少吃酸性食物。

具体为防治高尿酸血症,尽量减少服用的饮食举例如下:啤酒:啤酒中含有大量嘌呤,一瓶啤酒可使尿酸升高一倍。火锅:涮一次火锅比一顿正餐摄入的嘌呤高10倍,甚至数十倍。海鲜:嘌呤高的海鲜包括凤尾鱼、沙丁鱼、带鱼、鲱鱼、鲭鱼、牡蛎、蛤蝲、干贝等。内脏:动物内脏的嘌呤比海鲜更多;每月最多吃一两次,每次不超过克。高汤:高汤内脂肪、嘌呤都高,且为酸性,不利于尿酸的排出。

(4)多饮水,少量多次地喝;多喝水促进尿液生成,从而带走更多的尿酸,建议饮水量每天ml以上,根据个人运动量及饮食情况调整。并且建议喝水也要分开多次喝,效果更好;选择PH中性或碱性水(如白开水或矿泉水)更佳。

合理选择烹饪方式

(1)不要老火慢炖,多清汤快煮:“老火靓汤”一般由肉类、药材等一起经过几个小时的熬炖,味道鲜美,但是经过这般熬煮,汤中含有大量的嘌呤,不适宜痛风或高尿酸血症者食用;建议食用清汤;

(2)合理加工食材:大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也是含嘌呤较高的食物,但是经过加工处理成豆腐、豆浆等豆制品后,可以大大降低嘌呤含量,但保留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合理安排进食量,保持身材

肥胖是导致很多疾病的因素,过度饮食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痛风及高尿酸血症者也常常合并肥胖,应该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减轻体重,保持合适的体型。

最后,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选择食物,贵在坚持。常常有病友说,管不住口或者应酬原因,大口吃肉、喝酒,一夜之间痛风来袭。

2.适当运动,改善代谢

适度运动可减少体内脂肪堆积,改善人体代谢功能,利于尿酸的排泄。提醒:剧烈运动可导致尿酸升高,可选择健走、慢跑等中等强度运动。

(二)碱化尿液

使尿pH维持在6.2~6.9。

(三)避免用使血尿酸升高药

如利尿剂(尤其是噻嗪类)、皮质激素、胰岛素、环孢素、他克莫司、尼古丁、吡嗪酰胺、烟酸等。对于需服用利尿剂且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首选非噻嗪类利尿剂,同时碱化尿液、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在ml以上。对于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首选噻嗪类利尿剂以外的降压药。有指征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建议碱化尿液、多饮水。

(四)降尿酸药

建议在医生的建议下,根据具体病情服用非布司他、别嘌醇、碳酸氢钠等药物。

(五)积极治疗与血尿酸相关的代谢性危险因素

积极控制高尿酸血症相关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肥胖及吸烟,应作为高尿酸血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中医学关于高尿酸血症引发的痛风的认识

中医学中亦有“痛风”病名,且历代医家有所论述。

元·朱丹溪《格致余论》就曾列痛风专篇,云:“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水或立湿地……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滞,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阳也。”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脚气》中认为,外是阴寒水湿,今湿邪袭人皮肉筋脉;内由平素肥甘过度,湿壅下焦;寒与湿邪相结郁而化热,停留肌肤……病变部位红肿潮热,久则骨蚀。

清·林佩琴《类症治裁》:“痛风,痛痹之一症也,……初因风寒湿郁痹阴分,久则化热致痛,至夜更剧。”

同时现代医学所讲的痛风还相当于中医的“痛痹”、“历节”、“脚气”等症。

1.现代药理研究具有抑制尿酸合成的中药:

葛根、淡竹叶、绞股蓝、女贞子、虫草菌、鲜白茅根、薏苡仁、枸杞子、土茯苓等这些中药都有降尿酸的效果。

2.降尿酸、治痛风的饮食疗法推荐

(1)玉米须泡水

夏天用新鲜的玉米须和玉米苞叶煮水后饮用,增加体内碱储量,有助于降低尿酸,效果特别好。

(2)木瓜车前薏米饮

组方:木瓜30克,干车前草30克,薏苡仁20克

做法:煎煮20分钟,去渣后即可当茶饮。刚开始饮用是最好坚持一周,每天3次效果更佳,后期可根据个人具体治疗情况饮用。

(3)丝瓜茶汤

组方:丝瓜克、绿茶5克、葱1根、盐适量。

做法:丝瓜去皮,切成1厘米厚的薄片;葱洗净,切段备用;锅中放入适量水,先放入丝瓜、葱及盐,待丝瓜煮软后,放入绿茶浸泡入味即可。

注意:丝瓜茶汤不宜空腹饮用,贫血患者及经期女性慎饮。

3.中医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引发的痛风,要在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四诊合参的基础上辨证用药,现摘录几个在专业医学期刊发表的治疗痛风发作的内服优异验方,以供参考。

(1)清热痛痹膏:石膏忍冬30克,知母,黄柏,苍术,黄连,黄岑,赤芍,元胡,大黄,山栀(栀子)10克。

(2)四黄散:大黄,栀子,黄柏,黄岑各10g。

(3)黄柏散:大黄,黄柏,侧柏叶,泽兰,薄荷各10克。

(4)四色散:黄柏,白芷,青黛,红花,各10克。 

(5)黄金散:生大黄,生南星。白芷,黄柏,姜黄各十克,厚朴,苍术各6克,陈皮甘草各4克,花粉20克。

(6)住痛散:生川乌,生草乌,羌活,独活,木香6克。细辛,干姜各12克,当归6克。

4.针灸按摩治疗补肾降尿酸,控制痛风发作

(1)针灸治疗

?选穴:第一组: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第二组:太溪、太白、大敦;外踝侧:昆仑、丘墟、足临泣、束骨。

?治法:病变在下肢,均各取第一组;在上肢各取第二组。以主穴为主,据部位酌加配穴。以1~1.5寸28号毫针刺入,得气后采用捻转提插补泻手法;急性期用泻法,恢复期用平补平泻法,均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2)刺血:

?选穴:第一组:阿是穴(红肿热痛最明显处)、太冲、内庭、对应点;第二组:曲池、阳池、阳溪、太冲、丘墟、太溪、阳陵泉、血海。

治法:采用三棱针在选取的穴位上放血,每日1次。

(3)按摩

?太溪穴:太溪穴,是汇聚肾经元气的“长江”。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所以古人称太溪穴为“回阳九穴之一”,认为它具有极高的回阳救逆之功。按摩时不必拘泥于方法,每次5分钟左右便可。

气海穴:气海穴被称为人体的“元气之海”,是人体内阳气蒸发阴液,使阴液化生云气,滋润全身的关键场所。古代医家认为,经常按摩或艾灸气海穴,可以使心火下降至肾内,肾水上升至心肺,其效果就如同使太阳升起,照耀江海一般。按摩此穴的方法是:用大拇指点按此穴,当感到此穴处有酸胀感或有气在此穴中上下行走的感觉时,再继续揉按10分钟即可,可每日按摩此穴一次。

涌泉穴:涌泉穴,补肾固元的“长寿穴”。《黄帝内经》上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经常按摩涌泉穴,可激发肾气,疏通肾经的经络,调和肾脏的气血,调整和改善肾脏的功能,使人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力充沛、行走有力。将拇指或食指的指端放于足心涌泉穴处,来回按揉,每天揉次为宜。

命门穴:命门穴位于腰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此穴为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之根,呼吸之原,三焦之基,一般视为生命的门户,精液蒸发的处所,可以改善肾气不足、精力衰退的情况,有固本培元的功效。

关元穴:关元穴,封藏一身真元之处。关元是男科保健的重要穴位,具有补肾壮阳、补虚益损等作用。要找到关元也很简单,在人体正中线上,从肚脐向下量出四指宽的距离,就是关元穴。按摩时,首先以关元为圆心,左或右手掌做逆时针及顺时针方向摩动3-5分钟。然后,随呼吸按压关元穴3分钟即可。

⊙版权声明:有些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保护,请联系我们删除。

赞赏

长按







































治白癜风
白癜风多长时间能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jpu.com/zcmbhl/18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