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分布在世界各地,受种族、饮食、饮酒、职业、环境和受教育程度等多因素影响。欧美地区痛风的患病率为0.2%~1.7%。在我国,近年来痛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普通人群患病率约1.14%,其中台湾和青岛地区是痛风高发区,18岁以上台湾土著居民患病率约11.7%。痛风的发生与性别和年龄相关,多见于中老年人,约占90%,发病高峰年龄为40~50岁,男女比例约为20:1。到底为什么女人、瘦子和年轻人不易得痛风呢?
1为什么女性较少得痛风病?有关痛风资料显示,女性仅占痛风病人的5%左右,而且绝大部分集中在绝经之后。这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女性血尿酸水平通常要低于男性婴儿出生24~72h,血尿酸水平开始升高,且波动较大,此后至青春期,男性和女性均进入一个较稳定阶段。青春期以后,男女血尿酸水平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但男性较女性明显,即男性在20岁以后,女性在20~40岁进入一个高峰平台期。青春期以前,男女血中尿酸值相差不多,但是青春期后,男性血中尿酸值增加较女性快,中年后血尿酸水平逐渐增高,在50岁左右达到高峰。而青春期后的女性血尿酸水平上升并不明显,大约到了更年期后才迅速上升。正常情况下女性血尿酸平均水平较男性约低60(mol/L。国内有资料证明,正常人群血尿酸含量为.8~.5(mol/L,男性平均为.5(mol/L,女性平均为.3(mol/L。也就是说在正常人中,女性的血尿酸水平要比男性低近30%。
2.雌激素具有保护作用研究显示,女性月经期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非月经期,这可能与月经期雌激素分泌较多有关。因为雌激素可使细胞壁上的磷脂膜抵抗尿酸盐结晶沉淀,对肾排泄尿酸有促进作用,并有抑制关节炎发作的作用,而雄激素可使磷脂膜对尿酸盐结晶有易感性而引起细胞反应。正常女性每月一次来月经,经期持续5~7天,血尿酸还未升至发作水平,下次月经又至,这样月复一月,年复一年血尿酸始终处在较低水平。而女性绝经以后,女性因为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而不再受到雌性激素的特别保护,血中尿酸便急速上升,所以其水平相应升高并接近男性,才可能有痛风发作的机会。
3.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差异相对男性而言,女性参与酗酒、暴饮暴食者比男性少得多。长期的高嘌呤饮食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发病的重要原因,女性摄入高嘌呤饮食少,较少酗酒,食源性尿酸生成少,也是痛风发病率低的因素之一。
2瘦人不易患痛风吗?痛风青睐肥胖人。肥胖的人易发生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因体重与高尿酸血症明显相关。有研究显示,男性肥胖者发病率为9.1‰~16.3‰,青年时期体重增加是临床痛风发生的危险因素。肥胖引起高尿酸血症可能与体内内分泌系统紊乱,如雄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下降或酮生成过多抑制尿酸排泄有关,而并非是肥胖本身直接造成的。高尿酸血症中消瘦者仅占2.6%。临床资料证明,大多数痛风患者属超重或肥胖,但少部分较瘦的人也可得痛风,并不是说瘦的人就不会得痛风。
3年轻人不易患痛风吗?痛风主要见于中老年人,但并不是说年轻人就不会发生痛风。临床研究发现,痛风可见于任何年龄。据统计,痛风起病的平均年龄约为45岁,大多数在40~50岁,年龄最大的可超过70岁。青少年痛风约占全部痛风的1%。近年来,调查研究发现,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饮食结构的变化,高嘌呤、高蛋白、高脂肪的大量摄入,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痛风的发病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40岁以前发病已很常见,这一现象值得引起社会广泛重视。
通过以上内容,只能说这三种人患痛风疾病的概率比较低,但不能说他们就不会得痛风,所以大家在日常饮食上也要多加注意,学习健康饮食预防痛风。
后台回复“嘌呤”免费领取+
抗风红9年专注痛风领域,逾万痛风患者受益,中医博士带领的专家团队,为您痛风康复保驾护航!如果您有任何关于痛风的问题可以添加康复指导师北京那个医院白癜风最好治疗白驳风是哪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jpu.com/zcmbjc/17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