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越来越大应该注意自己的身体,适时锻炼,远离高脂肪饮食!

上周,医院门诊接诊了30岁的患者小勇。他一周前出现右踝关节肿痛,服用止痛药缓解了,未进一步诊治。就诊前一晚,睡梦中出现左膝肿痛,疼痛剧烈,难以忍受,遂来诊。

经询问,得知小勇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疼痛等病史,无烟酒不良嗜好,独生子,父母身体健康。但小勇的妻子正在坐月子,家里经常炖鸡汤、鱼汤,他自己也没少喝。因为妻子没有关节痛,亲戚朋友还开小勇玩笑说“老婆坐月子,老公却得了月子病”。

“很显然,小勇得的是痛风,是因为高嘌呤饮食(鸡汤、鱼汤)引起的。”医生说,痛风多见于中年男性,女性仅占5%,且主要是绝经后女性,痛风发生有年轻化趋势。

目前,我国痛风发病率为1%~3%,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大概有万患者,平均年龄为48岁,其原因与饮食结构调整及生活习惯改变有关。

然而,痛风没有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重视,绝大部分患者都是疼痛时吃几种药,止住痛就行了。实际上,痛风要尽早治疗,防止关节破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痛风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急性期以控制急性炎症反应、止痛为主,缓解期以降尿酸为主。”医生说,小勇的病情处于急性期,最好能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冷敷,疼痛缓解72小时后方可恢复活动。

“急性期一般持续14天,然后进入缓解期,缓解期的治疗主要是降尿酸。”医生说,目前,临床应用的降尿酸药主要有抑制尿酸生成药和促进尿酸排泄药,常用的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有别嘌醇和非布司他,促尿酸排泄的药物有丙磺舒和苯溴马隆。降尿酸药物均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根据降尿酸的目标水平在数月内调整至最小有效剂量并长期甚至终身维持。

医生提醒,在用药的过程中要监测尿酸、尿常规及肝肾功,了解尿酸下降的情况、尿液的酸碱度及有无肝肾损害。仅在单一药物疗效不好、血尿酸明显升高、痛风石大量形成时可合用2类降尿酸药物。此外,在开始使用降尿酸药物同时,服用低剂量秋水仙碱或非甾类抗炎药至少1个月,以预防急性关节炎复发。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电疯早期
白癜风发病机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jpu.com/zcmbjc/17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