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们提到,痛风的发展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当痛风发展到晚期,肾功能会出现明显减退,严重者出现氮质血症及尿毒症,这是肾衰竭的终末期表现,往往需要肾脏替代治疗,即换肾。
纵观痛风发展的四个时期,最关键的一点还是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痛风应当如何治疗?在痛风的治疗上,中西医各有一套方法。
通过前面几期的介绍,我们知道,痛风是因为尿酸在体内蓄积过多而导致的,西医在痛风的急性发作期是以快速缓解疼痛治疗为主,比如可以选择秋水仙碱和非甾体类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非甾体类药物有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洛索洛芬钠、塞来昔布、布洛芬等。
另外,如果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无法耐受,也会使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在痛风的缓解期,以积极降低血尿酸,把尿酸控制在正常范围为主,以避免痛风的继续发作,比如进一步检查24小时尿酸来明确具体尿酸增高的类型,再对症赋以降尿酸药物治疗。
中医在应对痛风上,通常以经络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内服汤剂、外治针灸、外敷膏药等方法来治疗痛风。
该选择中医还是西医?西医药物治疗痛风往往治标难治本,目前痛风治疗主要是根据临床症状有针对性的给药,以便快速消炎,解除痛苦,但治疗痛风的药物往往有一定的副作用。
比如,别嘌呤醇是抑制尿酸生成的处方药,常见的副作用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严重的可引起肝功能异常;一些痛风病人在服用秋水仙碱后会产生腹部不适感、蛋白尿等,剂量越大,副作用越大,而且一旦停药反弹较快,可能会因为尿酸溶解过快而引起转移性痛风发作。
中医认为,痛风的根本在于脾肾两虚,脾虚则营养精微运化无权,肾虚则代谢产物排泄无力。此等种种在体内积聚,久而成湿,湿郁化热。最终造成湿热下注,阻滞经络,堵塞关节,继而又引起了局部血瘀,而产生以湿热瘀三者胶结的局部实症。痛风病日久,可出现脏腑功能失调,其中以脾肾二脏清浊代谢紊乱尤为突出,病情甚为复杂。
与西医相比,中医治疗痛风的副作用较小而且更安全,其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的方法,有助于缓解症状、降低尿酸、巩固疗效。
其实,中医和西医,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项,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针灸敷药等,只要在适当的范围内,都能够让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
在痛风的问题上,除了要及时治疗外,自律也是必不可少的,嘴巴管不住,治疗再好也是白搭!下一期痛风专题我们就来和大家聊聊痛风的饮食法则,敬请期待。
十三行国医馆痛风诊疗团队我馆的唐俊良副主任医师、陈金松医师、吴玄哲医师为痛风的主诊团队。以中医内科、中医经络为理论指导,综合运用内服汤剂、外治针灸、外敷膏药等方法系统治疗痛风。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已收到明显的效果,受到广大好评。
执行编辑:徐长卿、知晓
责任编辑:吴玄哲、陈飞、程桂生
主审:芳草
封面及部分插图来源: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jpu.com/zcmbyf/100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