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中医及西医共用的病名,早在梁代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中就使用“痛风”一词,因其常于夜间发作,痛如虎啮,故有白虎风之称。
之前我们跟大家聊过痛风的前世今生,那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痛风”的中医辨证施治。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痛风的中医证型分类可以分为湿热蕴结证、瘀热阻滞证、痰浊阻滞证以及肝肾阴虚证四类。
1.湿热蕴结证(相当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主症:下肢小关节卒然红肿热痛、拒按,触之局部灼热,得凉则舒。
兼症:发热口渴,心烦不安,溲黄。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三妙散合当归拈痛汤加减。
2.瘀热阻滞(相当于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期)主症:关节红肿刺痛,局部肿胀变形,屈伸不利,肌肤色紫暗,按之稍硬。
兼症:病灶周围或有块瘰硬结,肌肤干燥,皮色暗黧。
舌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黄,脉细涩或沉弦。
治法:泄化浊瘀,养阴清热。桃红四物汤合五味消毒饮、三妙丸。
3.痰浊阻滞证主症:关节肿胀,甚则关节周围漫肿,局部酸麻疼痛,或见“块瘰”硬结不红。
兼症:目眩,面浮足肿,胸院痞闷。
舌脉:舌胖质黯,苔白腻,脉缓或弦滑。
治法:化痰泄浊,通络止痛。涤痰汤加减。
4.肝肾阴虚证主症:病久屡发,关节痛如被杖,局部关节变形,昼轻夜重。
兼症:肌肤麻木不仁,步履艰难,筋脉拘急,屈伸不利,头晕耳鸣,颧红口干。
舌脉: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治法:补益肝肾,舒经通络。左归丸加减。
痛风的治疗讲究辨证施治,但也有一个总的原则,比如痛风在急性发作的时期,治疗应以祛邪为主,可采用清热利湿,祛风除湿等方法;如果痛风在慢性发作的时期,治疗就应以扶正为主,可采用补益肝肾,健脾益气等方法。
寿岚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医院代谢病中心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糖尿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现任赣南医学院、大连医学院副教授。杭州市科普专家。三级国家健康管理师。擅长高尿酸血症、痛风、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甲状腺、肾上腺等疾病的诊治。
张鹏炜
医学硕士
医院中医师,擅长运用中医药、小儿推拿治疗感冒、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消化不良等胃肠疾病,以及亚健康、中医偏颇体质等病证。
如果想要得到更科学个性化的减重指导,欢迎到医院代谢病中心咨询↓↓↓
▼往期精彩回顾▼“医生,我只是打了一个喷嚏,怎么就骨折了!”只有胖子才会得高血脂?高血脂不能吃油,不能吃鸡蛋?难怪你的血脂降不下来母亲节只有一个,母亲“劫”却有千万个,比如“急性妊娠脂肪肝”,瘦子孕妇更易得杭师大附院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