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10年内,痛风患病率已从0.22%跃升至12.1%,发病率暴涨了60倍。痛风患者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成为大家比较关心和苦恼的问题,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为何会痛风?痛风应选择什么样的药物?饮食中应注意些什么?

Part.1痛风的病因

痛风是因血中尿酸增高及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和组织沉积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它包括关节炎、痛风石、泌尿道尿酸性结石及痛风性肾病等。引起痛风的原因为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尿酸过剩,高于正常值。这是由于体内尿酸不能被氧化酶氧化而增多;或者由于肾脏功能不全使尿酸排泄减少,两者均可造成高尿酸血症。

Part.2痛风的临床表现

痛风早期

突出的症状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病人多在午夜发病,一般脚趾关节红肿热并有剧烈疼痛,因此病人疼痛难当,无法穿上鞋子。时间长短不等,可能会持续一、二天至几周。

痛风中期

由于反复急性发作造成的损伤,使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骨破坏与功能障碍,形成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可出现皮下痛风石,也可有尿酸性肾病及肾结石的形成,肾功能可正常或轻度减退。

痛风晚期

出现明显的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皮下痛风石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可以破溃出白色尿盐结晶,手脚关节变形,有突起,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痛风石逐步变大。尿酸性肾病及肾结石有所发展,肾功能明显减退,可出现氮质血症及尿毒症。

Part.3抗痛风药物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针对痛风的不同临床阶段,抗痛风药可分为控制和两大类。控制痛风性关节炎症状的药物主要包括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等;抗高尿酸血症类药物主要包括抑制尿酸生成药(如别嘌醇)和促进尿酸排出药(如苯溴马隆和丙磺舒等)。

(1)抑制尿酸生成药

如别嘌醇、非布司他,广泛用于原发性及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尤其是尿酸产生过多型或不宜使用促尿酸排泄药者。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时起始剂量应降低,逐渐增加剂量,密切监测有无超敏反应发生。应用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时,无需调整剂量。

(2)促尿酸排泄药

如苯溴马隆、丙磺舒等,降低血尿酸。主要用于肾功能正常,尿酸排泄减少型。使用时,应从低剂量开始,过程中增加饮水量,碱化尿液,避免与其他肝损害药物同时使用。对于24小时尿尿酸排泄3.57mmol或已有尿酸性结石者、或慢性尿酸盐肾病的患者、急性尿酸性肾病患者,不宜使用。在用药期间,特别是开始用药数周内应碱化尿液并保持尿量。

(3)碱性药物

如碳酸氢钠片,尿中的尿酸存在游离尿酸和尿酸盐2种形式,作为弱有机酸,尿酸在碱性环境中可转化为溶解度更高的尿酸盐,利于肾脏排泄,减少尿酸沉积造成的肾脏损害。

(4)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如双氯芬酸钠、布洛芬、塞来昔布、美洛昔康等这些药均可有效缓解急性痛风症状,为一线用药。

(5)糖皮质激素

如等,治疗有明显疗效,通常用于不能耐受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秋水仙碱或肾功能不全者。对于多关节或严重急性发作可口服、肌肉注射、静脉使用中小剂量的。为避免停药后症状“反跳”,停药时可加用小剂量秋水仙碱或非甾体类抗炎药。对NSAIDs有禁忌的患者,建议单独使用低剂量秋水仙碱。

Part.4痛风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1、绝对禁止吃高嘌呤食物

动物内脏如脑、肝、肾等;鱼虾类饮食如淡水鱼和大多数海鱼以及龙虾、贝壳类等;肉类(牛、羊、鸭、鹅、鸽),咸肉、咸鱼,菠菜、菜花和蘑菇及浓汤、肉汤等;豆制品如豆腐等。也要禁用咖啡、煎炸食物和熏烤食物等。

2、饮食中严禁“三高”

高脂肪、高蛋白质、高糖类食物中,嘌呤常常与胆固醇和脂肪同时存在。饮食结构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因它可促进尿酸排出,多食精白米、富强粉、玉米、馒头和面条等。

3、肥胖者应减体重

减体重应循序渐进,否则易导致痛风急性发作。平时应做适量的有氧运动,例如游泳、慢跑等。要限制脂肪,因多食脂肪常可导致肥胖,并可减少尿酸排出,忌暴饮暴食,大吃大喝。

4、大量饮水及运动

每日饮水2.5升以上以及多运动,有助于体内尿酸的排出,控制和降低体内尿酸水平,对减少痛风发作有很好的帮助。

安全合理用药,相信学习的力量。

图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修改或删除。编辑:彭彤彤

监制:姜海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jpu.com/zcmbyf/102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