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痛风是由于人体嘌呤代谢过程失调或尿酸的排泄异常而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等,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肾功能残缺、主要关节残疾。
其发病机制是尿酸水平逐渐升高达到饱和后形成晶体,尿酸盐晶体沉积在周围关节中,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关节损伤和畸形。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初次发作往往可自行缓解,但因疾病本身特点,会再次或反复发作。随着痛风反复发作和持续的高尿酸血症状态,将累及机体多种器官,并出现多种合并症,对机体造成较大的危害。
预防
1.控制饮食
人体内约20%的血尿酸的来源为食物的摄入,因此在饮食方面进行适当控制,能够使患者体内的血尿酸水平以及痛风的急性发作概率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
(1)选择低嘌呤食物,如牛奶、瓜子、海藻等[4];
(2)避免摄人内脏、酒精、肉汤等高嘌呤含量的食物;
(3)避免菌类、豆制品等高嘌呤食物摄人;
(4)食用肉类最好进行水煮可去除部分嘌呤;
(5)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调整摄食数量,保证营养充足;
2.多饮水
患者应保持每日饮水量约为ml以上,增加排尿量、尿酸排泄量。饮水应以碱性矿泉水、饮用水最好,避免摄入浓茶、含果糖高的果汁及碳酸饮料等。
3.多运动
保持进行适度的运动,有氧运动更佳,比如快走、慢跑等。运动量要适中,不宜过于剧烈,最好心率不要高于。运动量要适当,慢慢进行增加,首次为15min;2周时增长至30rain;4周时增长到45min,而后继续保持。
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需要在痛风没有出现急性发作的情况下进行。如果恰逢急性发作,应该以静养为主,等症状缓解3~5后逐步开始运动。
4.控制体重
对患者体重进行适当控制,来达到一个标准值,能够有效预防痛风的急性发作,研究发现,肥胖因素会导致痛风发病率成倍增加。
5.调整生活方式
戒烟、避免酒精饮料如啤酒等的输入、尽量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食物,早睡早起,注意保暖切勿受凉、舒缓心理压力等。
药物治疗
1.抑制尿酸生成药
临床上主要为非布司他(又称为:非布索坦)或别嘌醇,阻止形成黄嘌呤氧化酶,从而减少次黄嘌呤和黄嘌呤代向尿酸的转化,最终降低尿酸水平。其中非布司他因为肝肾安全性好和双通道排泄,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全面超越别嘌醇。
2.促尿酸排泄药
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适合肾功能良好者,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30ml/min时无效。患者在服用药物期间应多摄入水,最好使尿量保持在m/d,同时口服碳酸氢钠3-6g/d。
尽量减少药物用量来尽快达到血尿酸的控制标准。对患者进行血尿酸的定时检测,检查饮食结构和用药量是否适当,控制稳定后实施适合患者个人的饮食计划。
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摄入什么饮食,如何摄入,是患者们都面临的一个大难题。合理调整,满足患者营养需要,且能够帮助血尿酸水平控制,减少用药很重要。
我们都知道,尿酸过高会引起痛风,那么尿酸过高时,都会有什么症状出现呢?
痛风发作
这是尿酸高患者常发的症状,一般是疲劳乏力、身体不适、关节刺痛等。
其中尿酸在一定环境下,会析出结晶,沉淀在人体关节处,引起痛风关节炎。
痛风石
痛风石是尿酸钠结晶沉积于软组织,引起慢性炎症及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的结节肿。
在关节附近的骨骼中侵入骨质,形成骨骼畸形,或使骨质遭受损毁,导致关节畸形,影响关节功能,甚至残疾。
胆结石
痛风石是尿酸钠结晶沉积于软组织,引起慢性炎症及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的结节肿。
通常是多关节分布,好发于外耳的耳轮、尺骨鹰嘴、指间和掌指关节、指端皮肤、手掌、腕关节、踌趾、踩关节、足背、足底、膝关节等处。
痛风性肾病
尿酸高对人体最大的危害在于肾脏功能的损害。
痛风性肾病就是由于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形成高尿酸血症所致的肾损害。
如果血尿酸长期处于偏高状态,人的肾功能会逐渐下降,直到坏死。
最后温馨提示:非布司他作为目前最为有效的降尿酸药物,是需要坚持服用很长时间的(一般半年为一个疗程),不可私自停药。半年未发作痛风急性炎症,可逐步减量并按照血尿酸调整剂量。
菲布力作为进口的非布司他(Febuxostat),是真正的原研品质,也是国产仿制药的金标准。由日本帝人制药(TeijinLimited)株式会社研发生产,安斯泰来制药(中国)有限公司获得中国市场的独家销售权。此前,菲布力已经在美国、欧洲、日本等超过70个国家和地区上市,积累了不少的使用经验,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也得到了患者和市场的双重认可。
剂型方面,除之前的40mg外,中国市场还独有20mg规格,以满足临床治疗过程中剂量调整的需求。一天一次,一次一片,往往即可达到理想的降尿酸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遵医嘱服药、从而长期治疗控制尿酸水平的可能。在各指南中被推荐为痛风治疗的一线药物。
益丰大药房各门店有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jpu.com/zcmbyf/102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