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的品质要求的提高,饮食需求的多样化,生活习惯的改变,痛风的患者越来越多,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痛风类疾病会导致严重关节疼痛、功能性障碍、畸形和肾脏损害,而且痛风患者还常伴有肥胖症、高血压、冠心病、血脂素乱等疾患,严重者可导致病人残疾,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预防痛风,是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痛风的概念

?痛风(GOUT)是由于身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导致一种晶体相关性关节病,由于尿酸在关节内大量沉积形成尿酸盐结晶,对关节造成刺激而导致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的炎性反应,痛风的病程分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关节红肿热痛伴尿酸升高)、间歇发作期(尿酸仍然偏高,关节红肿疼痛症状暂时缓解,易复发)、慢性痛风石病变期(痛风发作次数相对减少,皮下痛风石沉积)、肾脏病变期(出现肾功能不全)几个阶段。

二、痛风的分类

1,原发性痛风

多有遗传性,但临床有痛风家族史者仅占10%~20%。尿酸生成过多在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病因中占10%。其原因主要是嘌呤代谢酶缺陷,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缺乏和磷酸核糖焦磷酸盐(PRPP)合成酶活性亢进。原发性肾脏尿酸排泄减少约占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90%,具体发病机制不清,可能为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但应排除肾脏器质性疾病。

2、继发性痛风

指继发于其他疾病过程中的一种临床表现,也可因某些药物所致。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红细胞计数增多症、溶血性贫血和癌症等可导致细胞的增殖加速,使核酸转换增加,造成尿酸产生增多。恶性肿瘤在肿瘤的放化疗后引起细胞大量破坏,核酸转换也增加,导致尿酸产生增多。肾脏疾病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多囊肾、铅中毒和高血压晚期等引起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可使尿酸排泄减少,导致血尿酸浓度升高。药物如噻嗪类利尿药、呋塞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小剂量阿司匹林和烟酸等,可竞争性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而引起高尿酸血症。另外,肾移植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也可发生高尿酸血症,可能与免疫抑制剂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有关。

三、痛风诊断标准:

  美国风湿病协会关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分类标准:

  1、滑囊液中查见特异性尿酸盐结晶;

  2、痛风石经化学方法或偏振光显微镜检查,证实含有尿酸钠结晶;

  3、具备下列临床、实验室和X线征象等12项中6项者。

  ⑴1次以上的急性关节炎发作;

  ⑵炎症表现在1d内达到高峰;

  ⑶单关节炎发作;

  ⑷患病关节皮肤呈暗红色;

  ⑸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

  ⑹单侧发作累及第一跖趾关节;

  ⑺单侧发作累及跗骨关节;

  ⑻有可疑的痛风石;

  ⑼高尿酸血症;

  ⑽X线显示关节非对称性肿胀;

  ⑾X线摄片示骨皮质下囊肿不伴有质侵蚀;

  ⑿关节炎症发作期间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

四、高尿酸血症的概念

?高尿酸血症(HUA)是指在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高于μmol/L,女性高于μmol/L,即称为高尿酸血症。尿酸是人类嘌呤化合物的终末代谢产物。嘌呤代谢紊乱导致高尿酸血症。本病患病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遗传、性别、年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药物治疗和经济发展程度等有关。根据近年各地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的报道,目前我国约有高尿酸血症者1.2亿,约占总人口的10%,高发年龄为中老年男性和绝经后女性,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

?

五、高尿酸血症的分类

高尿酸血症可分为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及继发性高尿酸血症。

1、原发性高尿酸血症

(1)原因未明的分子缺陷。

(2)先天性嘌呤代谢障碍。

1)5-磷酸核苷酸-1-焦磷酸合成酶(PRPPS)活性增加,引起5-磷酸核苷酸-1-焦磷酸合成酶合成过多,尿酸产生过多,遗传特征为X连锁。

2)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糖转移酶(HPRT)部分缺少,引起5-磷酸核苷酸-1-焦磷酸合成酶浓度增加,尿酸产生过多,遗传特征为X连锁。

3)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糖转移酶完全缺乏,嘌呤合成增多所致的尿酸产生过多,见于Lesch-Nyhan综合征,遗传特征为X连锁。

4)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嘌呤合成增多所导致的尿酸产生过多和肾清除尿酸减少,见于糖原积累病I型,遗传特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继发性高尿酸血症

多种急慢性疾病如血液病或恶性肿瘤、慢性中毒、药物或高嘌呤饮食所致的血尿酸产生增高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的诊断

六、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

1、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

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5μmol/L或女μmol/L。

2、高尿酸血症的分型诊断

分型诊断有助于发现高尿酸血症的病因,给予针对性治疗。高尿酸血症患者低嘌呤饮食5天后,留取24小时尿检测尿尿酸水平。

(1)尿酸排泄不良型尿酸排泄少于2.86μmol/(kg·h),尿酸清除率小于6.2ml/min。

(2)尿酸生成过多型尿酸排泄大于3μmol/(kg·h),尿酸清除率大于或等于6.2ml/min。

(3)混合型尿酸排泄超过3μmol/(kg·kh),尿酸清除率小于6.2ml/min。

考虑到肾功能对尿酸排泄的影响,以肌酐清除率校正,根据尿酸清除率/肌酐清除率比值对高尿酸血症分型如下:10%为尿酸生成过多型;5%为尿酸排泄不良型;5%~10%为混合型。

七、高尿酸血症及痛风饮食原则

饮食原则当然就是:尽可能低嘌呤,避免高嘌呤。

水果、谷类、坚果、蛋类、牛奶、海蛰、海参、海藻等为低嘌呤食物,鼓励食用;

肉类、水产、豆制品为中等嘌呤食物,建议适当食用;

动物内脏、贝壳类海产品、浓汤为高嘌呤食物,建议避免食用。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黄豆为高嘌呤食物,但在豆制品的制作过程中,因嘌呤溶于水后流失较多嘌呤,且g黄豆可制作-g豆制品,因此豆制品为中等嘌呤食物,可以适当食用。

常见食物嘌呤含量见下表

———————end————————

觉得不错,请点赞!!!中健堂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白癜风好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jpu.com/zcmbyy/18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