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是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控制尿酸水平是控制痛风发生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人体内的尿酸80%来源于自身身体代谢,还约有20%是外源性食物中的嘌呤代谢生成的。当从食物中摄入的嘌呤含量突然大量增加时,血尿酸水平会一过性升高,很可能会在关节腔内形成新的尿酸盐结晶,从而激活免疫细胞的吞噬,诱发痛风的急性发作。
所以,高尿酸和痛风的朋友平时应该注意控制自己的饮食,在痛风的急性发作期,饮食中摄入的嘌呤总量应控制在每天毫克以下;在痛风的缓解期,以控制在每天毫克左右为宜。
各种食物中的嘌呤含量是不同的。我们根据嘌呤含量可将食物分为三大类,分别是高嘌呤食物(每百克食物中含嘌呤到毫克)、中等嘌呤食物(每百克食物中含嘌呤25到毫克)、低嘌呤食物(每百克食物中含嘌呤小于25毫克)。
食物中的嘌呤含量越高,对痛风患者的病情控制越不利,因此推荐痛风患者避免或限制高嘌呤含量的食物。可是平时我们很难记住哪些食物能吃哪些不能吃,除了酒、内脏和海鲜,戴主任推荐您记住这简单的“小、熏、干”这三类食物尽量不吃,就可以减少痛风的发作风险:
1.带“小”字的肉类
动物性食品中,动物的外形越小,它的嘌呤含量就越高。比如,小鱼干的嘌呤含量高达毫克/克,而鲨鱼肉的嘌呤含量只有毫克/克;小牛肉的嘌呤含量为毫克/克,而普通牛肉的嘌呤含量仅为83.7毫克/克。看来,“浓缩的才是精华”!这些体形小的动物嘌呤的含量高到离谱,和相同质量的其他肉类相比,吃掉它们会更快更多地升高血尿酸,诱发痛风的急性发作。
2、带“熏”字的肉类
戴主任在江西赣州坐诊的时候,就遇到一个痛风的老人家,平时很注意饮食控制,痛风一度没有发作,可是有一年国庆节去湖南旅游,架不住嘴馋,吃了当地的熏鱼干,当天晚上痛风就发作了。
原来动物性食品经过熏烤以后,肉类发生的糖类热解、油脂分解、氨基酸分解,产生香气物质,让人更加垂涎欲滴。但是,经过高温熏烤后,肉类中的嘌呤含量可骤增一倍以上。比如,熏肉的嘌呤高达毫克/克,熏鱼的嘌呤含量也高达毫克/克。同时,在熏烤时添加的调味品(特别是海鲜调料比如蚝油)也会“助长”食物的嘌呤含量,也容易让人们一次性吃得更多。总之,食物越美味,嘌呤越疯狂。
3、带“干”字的食物
食物带了“干”字以后,质地越发的致密,虽然口感得到了提升,但它们的嘌呤含量也水涨船高。
比如,同样是竹笋,鲜竹笋的嘌呤含量是29毫克/克,加工成竹笋干后,它的嘌呤含量就变成了54毫克/克;豆浆的嘌呤是27.7毫克/克,加工成豆干后,它的嘌呤含量就增加到了66.5毫克/克;扇贝的嘌呤含量是毫克/克,当它被晒成干贝以后,嘌呤含量就上升到了毫克/克。如果食物本身的嘌呤含量就很高,变成“干”以后,它的嘌呤再翻倍,就更容易升高血尿酸了。
高尿酸和痛风的朋友,您记住了吗?!
戴军
御湘湖中医养生中心
痛风专科主任医师
INTRODUCTION
戴军,出身中医世家,从事医药学临床、教学和科研四十年,曾任教于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和广州第一军医大学,现任浙江省休闲养生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咨询委、江西省保健学会痛风与代谢病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分会会员、上海东方肿瘤双防康复中心特聘教授、深圳普乐菲痛风管理连锁公司首席技术官、医院痛风专科主任。
在国家和地方医药专业杂志、报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三项。潜心专注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临床治疗与康复十几年,擅长应用中西医结合、食疗、运动指导等综合性方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慢性期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疗效显著。?中药熏蒸加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体会?被第七届中医特色治疗国际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中医药经验交流会评为大会优秀论文。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jpu.com/zcmbhl/99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