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痛风性肾病简称痛风肾,是由于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形成高尿酸血症所致的肾损害。尿酸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尿酸代谢异常与肾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高尿酸血症会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肾脏从而导致肾脏病变。
痛风肾损害有急性高尿酸血症性肾病、尿路结石、慢性肾脏病变等。
尿酸性肾病(痛风肾病)即血液中尿酸盐浓度增高达到过饱和状态,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肾脏而引起病变。
随着现代社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痛风也随之走进了千家万户。
有调查显示痛风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尤其是喜肉食、肥胖及酗酒者,发作的平均年龄大概为45岁左右,而痛风肾病的发生多在患痛风10年以上。
痛风性肾病表现如下:
痛风肾性病前中晚期的症状
中医看法:
中医学认为,痛风肾病因病机是在气血阴阳失调情况下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日久浊淤互结,痹阻血脉、经络、脏腑而致。在脏腑中,与肾关系尤为密切。
肾为先天之本,肾主水,主封藏,有利水、利尿的作用。
保持肾脏功能完好,有利于尿酸的排出。
1.多喝水、多补肾、多排尿,对于痛风患者治疗,痛苦小,见效快。
2.尿酸结晶沉积引起的尿路阻塞,中医以清热利尿,排石通淋为法,常予石韦、海金沙、泽泻、生薏苡仁、金钱草、车前子、瞿麦、滑石等中药,方剂如:排石汤、石韦散等;
3.先天禀赋不足,脾肾亏虚,中医以补肾,补肾健脾为法,予人参、白术、茯苓、山茱萸、芡实、独活、菟丝子等中药,方剂如:无比山药丸、独活寄生汤等。
综上,中医治疗痛风肾,讲究辨证施治。
西医看法:
痛风肾是痛风的并发症之一,好发部位在关节,
虽然跟肾脏离得很远。
但人体的血液循环、机体代谢功能是波及全身的。
故肾脏的损伤,会导致关节中痛风石的出现。
治疗方案
1.对症制定方案
急性期可予止痛,碱化尿液,纠正及预防肾衰竭;慢性期可予降尿酸的药物,用药原则是根据个体化而制定治疗方案。
2.严格控制血尿酸及PH值
慢性痛风性肾病患者的血尿酸控制在~微摩尔/升以下,尿PH值应为6.5~6.8,伴有高血压的痛风患者把血压控制住(~)/(81~86)毫米汞柱为宜。
3.低蛋白饮食
低蛋白饮食可减慢肾小管的损伤,延缓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还可使尿蛋白排泄量减少。
早期患者蛋白摄入量控制在每日1克/千克,中、晚期患者以每日0.6~0.8克/千克为宜,应以动物蛋白为主。
4.防治泌尿系统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往往会导致痛风或痛风性肾病加重,最终可导致肾衰竭,故积极预防和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尤为重要。
5.定期检查肾功能
定期完善尿常规、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血尿酸、24小时尿蛋白、泌尿系统B超的检查,随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情况。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或造影剂。
结语
痛风患者若想避免并发症痛风肾的出现,需及时就诊,完善相关检查,根据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进行诊治,做到定期检查肾功能,让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jpu.com/zcmbjc/100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