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检测能预示骨折风险程度,是目前比较可靠的评估骨质疏松的方法之一。
讲者
医院风湿免疫科薛原教授
整理
医院风湿免疫科冯亮华
来源丨医学界风湿免疫频道共识包括两大块内容:
一是HUA和痛风诊断,涉及HUA定义和HUA系统性损害的病理生理;
二是HUA防治,谈及患者管理、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及多学科联合诊疗。
痛风的定义
共识中,痛风的定义是:HUA患者出现尿酸盐结晶沉积,导致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尿酸性肾病和肾结石称为痛风,也有学者仅将痛风性关节炎称为痛风。
但本科教材《内科学》(第八版)痛风的定义是:由单钠尿酸盐(MSU)沉积于骨关节、肾脏和皮下等部位,引起的急、慢性炎症和组织损伤。细细比较,
两个痛风的定义还是有所不同。结合痛风的临床表现和双能CT检查的推广,似乎以本科教材中的定义更加准确,后面会详细论述。
共识中,痛风根据病程可分为4期:
(1)无症状HUA期;
(2)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
(3)痛风性关节炎发作间歇期;
(4)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
以前,有一些专家认为无症状HUA期不应该属于痛风,因为此期既没有关节炎,也没有尿酸性肾病和肾结石。但是临床实践发现,有些无症状HUA期患者行双能CT检查可以发现尿酸盐结晶沉积。根据本科教材痛风的定义及痛风的诊断标准,既然发现有明确的尿酸盐沉积,就应该是痛风,所以无症状HUA期应该属于痛风病程的一个阶段。
理解共识需要理解7个要点,分别叙述如下。
要点1:采用国际通用最新分类标准,即年EULAR的分类标准(推荐级别:2B)。
这一点,与年《中国痛风诊疗指南》推荐意见一致。最新分类标准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达92%和89%,曲线下面积为0.95,优于年ACR制定的痛风分类标准。
要点2:引进新型影像诊断技术,包括超声(推荐等级:2B)和双源CT(推荐等级:2B)。
双源(能)CT具有4个方面的优点:
优点 说明
①方便 直接客观,无创
②经济 费用较低(双手双足算1个部位)
③省时 外周关节检查时间<15min,可同时扫多个关节
④低毒 与单能CT相比,双能CT并不明显增加辐射剂量,所有外周关节全部扫描总辐射量在2-3mSv(等于每人每年受自然辐射源的平均剂量2.4mSv)
下面是几个双源CT临床应用实例(节选)。
病例1
(我科实际病例)男性患者,38岁,反复腰骶部疼痛20余天,伴左季肋部牵拉样痛,疼痛呈阵发性,以夜间、晨起为甚,活动后可稍缓解。CRP29.63mg/l,ESR55mm/h,HLA-B27阴性,骶髂关节MRI:右侧骶髂关节炎改变。彩超:双肾多发结石。体检:腰骶关节处压痛明显,指地试验5cm,双侧"4"字试验阴性。初步考虑腰骶部疼痛系“强直性脊柱炎可能”。临时加用“杜冷丁”止痛治疗,症状反复,未见明显缓解,伴腰部活动受限。尿酸.2μmol/L,RF-,ACCP-。ECT全身骨显像:右侧肘关节、双侧腕关节、右侧膝关节及双侧骶髂关节等部位显像剂浓聚,考虑炎症。追问之下,患者补充既往有痛风病史,未规律治疗。于是做了双源CT:骶骨前面见多发斑片绿色影,右侧髂骨前面亦见斑片绿色影;左侧横突后缘亦见斑点状绿色影。综合考虑,最后诊断“痛风”。
病例2
46岁男性,正常血清尿酸水平。后前位X线片显示第一跖趾关节和第二近节趾间关节周围模糊,颜色编码的双能CT图像显示绿色的尿酸盐结晶。食指屈肌腱增厚,内含矿化,并由炎性改变包围,双能CT图像显示绿色的尿酸盐结晶沿屈肌腱分布。
病例3
70岁,男性,高尿酸血症。矢状面CT图像显示的异常增厚跟腱(箭头),距舟关节背侧(圈)。矢状颜色编码的双能CT图像显示远端跟腱无尿酸盐结晶,实际上是含钙跟骨骨刺的一部分。距舟关节背侧有尿酸盐结晶沉积。
病例4
男性,63岁,血清尿酸水平正常,MR显示广泛软组织肿胀,提示软组织蜂窝织炎。双能CT示矿化灶被发现含有尿酸盐结晶。
病例5
无症状颞下颌关节痛风。63岁女性,有痛风家族史。双能CT图像显示不对称尿酸盐结晶在右颞下颌关节(箭头)。
要点3:痛风急性发作期的药物使用推荐;
要点4:规范降尿酸治疗;
要点5:降尿酸初期预防急性痛风关节炎复发;
要点6:重视生活方式调整。
要点7:多学科联合治疗原则。
第一,要倡导多学科共同治疗白癜风的最新方法早期白癜风的症状图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jpu.com/zcmbjc/17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