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高了引起高尿酸血症、痛风

尿酸是人类嘌呤化合物的终末代谢产物。

临床上,当血尿酸超过微摩尔/升,才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

临床资料显示,大多数的痛风病人的尿酸值都是超过微摩尔/升。

尿酸的一般参考值

性别

参考值

男性

.9~.9μmol/L(4~6mg/dL)

女性

.4~.4μmol(3~5mg/dL)

注意:以上对照表为一般对照表,若有其他疾病,以临床医生建议为准。

尿酸高「怎么吃」才健康:7条建议

痛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版中国痛风诊疗指南推荐调整生活方式有助于痛风的预防和治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年发布了《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膳食指导》帮助医生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

痛风危险因素

除了遗传易感性之外,目前研究发现,饮酒(啤酒与白酒),大量食用肉类、海鲜(如贝类)、动物内脏,饮用富含果糖的饮料,剧烈运动,突然受凉,肥胖,疲劳,饮食、作息不规律,吸烟等均为痛风的危险因素。

规律作息和锻炼,食用新鲜蔬菜是痛风的保护因素。红酒是否为痛风发作的危险因素目前循证医学证据不一致。

人体的血尿酸当中,三分之二以上为内源性尿酸,食物来源只是小部分。这些尿酸70%靠肾脏排泄,只有在人体代谢紊乱,产生较多内源性尿酸,而肾脏功能又不足以及时处理多余尿酸的时候,才会出现高尿酸血症的情况。

所以,提高身体对尿酸的代谢能力,要比斤斤计较食物的嘌呤含量更为重要。

高尿酸患者怎么吃

1.减少高嘌呤含量红肉的摄取

减少红肉类摄入,如牛肉、羊肉、猪肉等。我国的临床医生也发现,很多痛风患者都有吃大量红肉的习惯。这些人也通常有明显的肥胖状态。

按照我国膳食指南,结合患者病情,痛风急性发作期不应食用肉类,缓解期或高尿酸血症状态时,每天平均的红肉类摄取量应当控制在50克以内为好。

可尽量避免食用肝脏和肾脏等动物内脏,及浓肉汤和肉汁等。

2.减少高嘌呤海鲜类食物的摄取

长期吃大量高嘌呤海鲜,也被全球医学界认为是痛风的风险因素之一。

由于海鲜食物热量相对较低,部分患者身体可能并不明显肥胖,但尿酸水平较高。应避免贝类、牡蛎和龙虾等带甲壳的海产品。

3.减少膳食热量和脂肪摄入量

脂肪本身会阻碍肾脏对尿酸的排泄,而且脂肪高的膳食还会导致肥胖和代谢紊乱。对体脂过高、腰腹肥胖的患者来说,减肥本身就有利于代谢紊乱状态的改善。

4.改变主食内容

不吃精白+油脂的主食组合,适度增加杂粮薯类比例,减轻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状态。鼓励摄入低GI的谷类食物。

5.大幅度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量

足量的新鲜蔬菜,每日应达到g或更多。蛋类,鸡蛋每日1个。

6.增加脱脂或低脂乳类及其制品的摄入量,推荐每日mL。

7.严格戒酒、不喝富含果糖饮料、多喝水(每日ml以上)

对于急性痛风发作、药物控制不佳或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的患者,应禁用含酒精饮料。

除此之外,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还应当进行体成分分析和全面体检。

贴心提示

临床医生要记得提醒患者的是,在避免高嘌呤含量食物、酒类和甜饮料的同时,只有通过合理营养和减肥降脂来改善患者的整体代谢功能,才能真正把身体调整好。

身体的综合代谢水平改善了,尿酸的问题也会逐渐得到改善。对于尚未发展为痛风的患者来说,控制体重,改善代谢紊乱问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疾病发展到痛风状态,预防因此造成的各种严重后果。

降尿酸药副作用多如何预防是关键

众所周知,高尿酸血症是导致痛风的主要病理基础,而高尿酸血症的形成与血尿酸生成增多和/或血尿酸排泄障碍有关。临床常用的降尿酸药物主要有两大类: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如别嘌呤醇、非布司他;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如苯溴马隆、丙磺舒。此外,还有一些辅助的降尿酸药物,如小苏打(学名「碳酸氢钠」)。

不可否认,降尿酸药物的确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一些副作用,但是,只要规范使用,加强监测,这些副作用完全是可控的,患者大可不必因噎废食。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常用降尿酸药物的副作用及其防范措施。

别嘌呤醇的副作用及防范措施

副作用

别嘌呤醇是临床应用最久、最常用的降尿酸药物,其主要功效是抑制尿酸生成。其副作用主要有:胃肠道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肾脏损害(浮肿、少尿、蛋白尿、肾功能衰竭等)、肝功能损害(转氨酶升高、黄疸等)、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或贫血等)及过敏反应。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皮肤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导致全身性的剥脱性皮炎而危及生命。

防范措施

只要从小剂量开始(mg/d),并定期监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别嘌呤醇所致的肝肾功能损害应当是可控的。需要格外警惕「过敏反应」。患者服用该药后,如果出现皮疹、瘙痒、发热等不适,首先要考虑别嘌呤醇过敏,此时应立即停药,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目前认为,别嘌呤醇过敏与患者携带HLA-B基因有关,为了化解临床用药风险,建议患者在服用别嘌呤醇之前先做HLA-B基因筛查,如果筛查结果阳性,则须换用其它降尿酸药物,如「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相比,非布司他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过敏现象罕见,降尿酸效果更强,缺点是价格较高。

苯溴马隆的副作用及防范措施

副作用

苯溴马隆主要是通过促进尿酸经肾脏排泄来发挥作用。与别嘌呤醇相比,消化道反应轻微,皮肤过敏少见,其主要缺点在于,在促进尿酸排泄时,如果尿量不足,患者可能因排泄尿酸过多而形成泌尿系结石。

防范措施

苯溴马隆可使尿液中的尿酸浓度增加,超饱和后可形成尿酸盐结晶,导致尿路结石及肾损害。为此,建议患者服药从小剂量开始外,最好在白天服用(因为夜间喝水少),注意多饮水,饮水量不得少于每日1~毫升,这样可起到增加尿量、冲刷尿道、加强尿酸排泄的作用。

另外,服用苯溴马隆的患者尿液往往偏酸性(因为尿酸本身呈弱酸性),而尿酸在碱性尿液中的溶解度比在酸性尿液中更高,因此,患者在服用该药前后要注意监测尿液的酸碱度(一般用药前两周检测,用药后至少每月检测一次),必要时加用碳酸氢钠,以使尿液的pH值不至偏酸性,以利于尿酸的排泄。此外,肾小球滤过率小于30毫升/分钟者,或已存在泌尿系结石者禁用此类药物。

碳酸氢钠的副作用及防范措施

副作用

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可以碱化尿液,促进尿酸排泄,是降尿酸治疗的辅助用药。碳酸氢钠含有钠离子和碳酸氢根,呈碱性,长期大量服用可引起腹胀嗳气,血钠升高,加重水钠潴留及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和碱中毒。

防范措施

在服用碳酸氢钠期间,一方面要注意观察有无心慌、胸闷、浮肿等心力衰竭征象,尤其是老年人或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要格外小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另一方面,还要注意监测尿pH值,使尿pH维持在6.2~6.9,如果尿pH值大于7.0,容易形成草酸钙结石,需要停药。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临床诊疗9问答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是导致痛风发病的最重要基础和直接病因。随着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患病率持续升高,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临床常见问题有哪些?

1.什么是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是指正常嘌呤饮食状况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μmol/L,女性>μmol/L。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人体内约80%尿酸为内源性嘌呤代谢,约20%来源于富含嘌呤的食物。高尿酸血症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1)尿酸生成过多,如高嘌呤饮食、饮酒等。

(2)尿酸排出减少,如慢性肾脏病、代谢综合征等,其中排泄障碍为主。

(3)混合型,尿酸生成过多合并排出减少。

2.高尿酸血症一定会发展为痛风吗?

痛风是由于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组织,从而引起炎症反应。

血尿酸水平升高不一定会得痛风,但高尿酸血症是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尿酸盐结晶沉积是高尿酸血症的结果。痛风发病有明显的异质性,除高尿酸血症外可表现为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关节畸形、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尿路结石。

3.什么情况需要降尿酸治疗?

无心血管危险因素,血尿酸μmol/L时,一般应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开始降尿酸治疗;

有痛风、糖尿病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男性μmol/L,女性μmol/L,一般应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开始降尿酸治疗。

4.影响尿酸水平药物有哪些?

促尿酸升高:NSAIDs、氢氯噻嗪、胰岛素、环孢素、巯嘌呤、青霉素、莫西沙星、维生素C、维生素B1、环磷酰胺、奥沙利铂等。

促尿酸排泄:氯沙坦、非诺贝特、降钙素、利血平、雌激素、糖皮质激素等。

5.如何通过生活方式干预?

(1)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摄入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肉汤、干豌豆等);

(2)每日饮水~0mL,戒烟限酒(啤酒、白酒);加强运动,合理休息,控制体重;增加碱性食物如香蕉、南瓜、苹果、萝卜等的摄入。

6.何时开始药物治疗?

无痛风患者非药物治疗3个月后血尿酸≥μmol/L、痛风者血尿酸≥(严重者≥)μmol/L,应给予将尿酸药物治疗。

7.常用治疗药物有哪些?

降尿酸治疗前先明确尿酸升高的类型(尿酸生成过多型、尿酸排出减少、混合型),根据24小时尿尿酸、血尿酸水平判断选择药物。

(1)痛风急性期治疗

秋水仙碱:阻止中性粒细胞的活化、脱粒、迁移,常见腹泻、骨髓抑制、肝细胞损害、过敏等不良反应,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

非甾体抗炎药:抑制环氧化酶活性,阻断花生四烯酸向前列腺素的转化,常见胃肠道不适,可首选选择性COX2抑制剂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糖皮质激素:减轻和防止炎症的反应,常见胃肠道不适、体重增加、白细胞增多、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

痛风急性发作期,应及早、足量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主要通常用于不能耐受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以及肾功能不全的人群。一般急性症状缓解2周后开始降尿酸治疗,也可在急性期抗炎治疗的基础上立即开始降尿酸治疗,维持血尿酸在目标范围内。为避免血尿酸波动,已服用降尿酸药物者急性发作时不需停用。

(2)抑制尿酸生成

别嘌醇: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减少尿酸生成。

该药成人使用片剂的初始剂量一般一次50mg,一日1~2次,一周可递增50~mg,至一日~mg,分2~3次服。最大日剂量为mg。缓释片或缓释胶囊一次mg,一日1次,应根据病情和生化检查结果(如血液和尿液的尿酸水平)酌情调整剂量。

儿童酌情调整,国内资料指出妊娠期妇女禁用本药,FDA分级C级。哺乳期妇女禁用。

常见胃肠道不适、皮疹、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与所用剂量相关,一般从小剂量起始。

非布司他: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降低血清尿酸水平。

成人初始剂量一般为一次40mg,一日1次。

18岁以下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FDA分级C级。

常见皮疹、关节疼痛、头痛、腹泻、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ALT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应暂停用药;不推荐用于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3)促进尿酸排泄

苯溴马隆: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降低血中尿酸浓度,为首选药物。

成人一般一次50mg,一日1次,早餐后服用,1周后检查血尿酸浓度;亦可于治疗初期一日mg,早餐后服用,待血尿酸降至正常范围内改为一日50mg。

18岁以下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妊娠哺乳期妇女禁用。

该药可见胃肠道不适、皮疹、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肾小球滤过率<20ml/(min·1.)、严重肾结石禁用。

丙磺舒:通过抑制尿酸盐在肾小管的主动重吸收,增加尿酸盐的排泄。

成人一般一次0.25g,一日2次,1周后可增至一次0.5g,一日2次。儿童根据体重调整用药。本药可透过胎盘,国内资料指出妊娠期妇女禁用。哺乳期妇女禁用。

该药可见腹泻、皮疹、过敏、溶血性贫血等不良反应;用药时需大量饮水,并碱化尿液,防止尿酸盐在泌尿道沉积形成尿结石。

(4)辅助药物

氯沙坦:辅助降低尿酸水平,可见血钾升高、低血压,主要用于高血压患者伴血尿酸增高者。

非诺贝特:辅助降低尿酸水平,可见胃肠不适、转氨酶升高、皮疹等,主要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伴高尿酸血症者。

碳酸氢钠:用于碱化尿液,使尿pH值维持在6.2~6.9,利于尿酸排泄。

8.血尿酸控制目标是多少?

一般患者血尿酸μmol/L;合并痛风的慢性肾脏病者血尿酸μmol/L,有痛风史者血尿酸μmol/L。

9.治疗疗程如何确定?

开始降尿酸或调整用药期间,一般每2~5周测定一次血尿酸,血尿酸达标后至少每6个月测定一次。

尿酸长期控制在目标值,降尿酸药物使用剂量已很小,且血压、血糖、血脂和体重指数等指标都达标,可考虑停药。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医院院长
北京看白癜风那家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jpu.com/zcmbjc/188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