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区别是不是白癞风 http://www.yangguizhe.com/近期有两个病例与高尿酸血症有关,就想写出来做个提醒。病例一:40岁的小程输尿管结石又犯了,碎石、输液、打止痛针。这是上周的事。他有高尿酸血症、痛风间断发作病史8年了,曾经多次因为泌尿系结石而“治疗”。目前在吃降尿酸的药物----非布司他。我告诉他,你一定要积极的监测血尿酸、尿尿酸和尿液PH值。当尿PH值<6,甚至更低的时候,常常提示尿液中尿酸浓度可能较大,这可能是你反复出现泌尿系结石的主要原因。你或许觉得你的泌尿系结石治疗之路很是“容易“,但是我更想和你说的,预防结石也很容易,提高尿液PH值到6.2-6.9之间,泌尿系结石的发生风险就会减少。方法:多饮水,碱化尿液。病例二:不到50岁的张先生是我很早以前的一个糖友(至少5年没来看我啦),今天早上找到我。原因是:他的血肌酐、尿素化验,两次超过正常参考值了,最近一次为:umol/L。他有糖尿病、高血压,年的体检结果上有高尿酸血症。一个月前检查血尿酸umol/L+(没记特别清楚),吃上非布司他,昨天复查血尿酸umol/L。他的降糖药物是二甲双胍格列苯脲片;降压药物是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吃的药物还有非布司他、维生素B、阿司匹林,还有一些“活血保肾”的中药。他问我,肌酐高了,为啥没有尿蛋白?我计算他的eGFR:57。--------------今天和大家普及一下痛风性肾病。痛风性肾病有急慢性之分。急性痛风性肾病是由肾小管尿酸结晶沉积所致,常见于集合管。急性痛风性肾病患者可出现严重高尿酸血症、急性少尿或无尿性肾衰竭。常继发于肿瘤溶解综合征或挤压伤。慢性痛风性肾病为尿酸钠结晶沉积所致,常见于痛风、慢性高尿酸血症和高血压患者。痛风性肾病到底是个啥?我在讲“糖尿病肾病”连载文章的时候,讲过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生成过程。就让我们再来复习一下下面的内容:
血液流经“肾小球”,除蛋白质等大颗粒物质之外,都会“滤过”到肾小囊,而形成“原尿”。
“原尿”从“肾小囊”出,流经“肾小管”(近曲小管、远曲小管),绝大部分物质又被重吸收到毛细血管中,也有一部分物质被在此“分泌”到肾小管“排毒”。
人体的很多物质,就是这样在诸多因素的调解下,经过肾脏的。
尿酸就是这样:流经肾小球,滤过后成为原尿的一部分,在肾小管被重吸收入血,同时,一部分又被分泌到肾小管。
经过肾小管的“加工”后,就形成了“终尿”的一部分。诸多肾小管的“终尿”汇集到一起,进入“集合管”。
小溪逐层汇集,就形成了大的“集合管”,它经“肾乳头”进入“肾盏”,然后进入“肾盂”,再往下就是大名鼎鼎的“输尿管”了。
每个肾脏大约有个很大的集合管,每个大的集合管收集大约个肾单位来的尿液。
每个肾有10个左右的肾乳头,肾乳头有20个左右的小孔,开口于肾小盏,它是尿液流入肾盏的通道。
2~3个肾小盏合成一个肾大盏。2~3个肾大盏汇合成一个前后扁平的、漏斗状的肾盂。是由肾大盏合并成的漏斗状扁囊。出肾门后移行于输尿管。成人肾盂的容积约3~10毫升(平均7.5毫升)。
尿酸高的一定程度(超过饱和度),就会形成尿酸盐结晶。它如果沉积在关节,就形成了这类病友最痛心的“痛风性关节炎”。----号称最疼的疾病之一。也正是因为这个疼痛,才使得它很早就被“重视”。
作为内分泌代谢病相关的医生,我建议大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jpu.com/zcmbjc/99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