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建东
上海中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教授
高尿酸血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之一,它在人群中发病率高,发病年龄日益年轻化。高尿酸血症若得不到及时控制,血中尿酸浓度持续升高,则会直接损伤关节、肾脏、血管、胰岛,增加痛风发作、慢性肾脏病、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的发生风险,或者加快原发疾病的进展速度。高尿酸血症在早期阶段表现沉默且低调,很多人直到体检或原发病加重时才发现。
高尿酸血症的多种类型
高尿酸血症是指在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高于微摩/升,女性高于微摩/升。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分为三种类型:
生成过多型
排泄不良型
混合型
尿酸排泄障碍则是高尿酸血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故排泄不良型和混合型是高尿酸血症的主要类型。
图片来源于RF
尿酸高,药来排
目前高尿酸血症的主要治疗西药包括两种类型:促进尿酸排泄的苯溴马隆和丙磺舒,抑制尿酸产生的别嘌醇和非布司他,这些药物对降尿酸都有很好的疗效,但是长期服用要注意肝肾功能损害的风险,个别人群也应注意长期服用别嘌醇有发生药疹的风险,虽然别嘌醇药疹发生率低,但致死率高,应当特别注意。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建议服用别嘌醇之前先检测自身基因型,如果是具有易发生别嘌醇药疹的基因,则禁止服用别嘌醇。非布司他是近年来的降尿酸新药,降尿酸效果显著,但目前价格较为昂贵,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近期发布公告称其会显著增加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并且易出现由于降尿酸速度过快而导致痛风发作的现象。
除了西药降尿酸,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已成为一种趋势,常用中药包括粉萆薢、桃仁、当归、熟地、白芍、川芎、白术、黄柏、苍术、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桂枝、牛膝、车前子、防风、炮附子、制半夏、黄连、生大黄、六月雪、丹参、米仁根等。此类中药的功效多体现在“健脾益肾,祛湿化浊,活血通络”,这与中医将此病的基本病机归纳为“脾肾亏虚,痰浊、瘀血、湿邪、毒邪内蕴”相一致。与此同时,中医药针对高尿酸血症提出的治疗方法,也为我们选择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提供了参考,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病况,辨证论治,以达到较好的疗效。针对高尿酸血症的常见病因病机,由《丹溪心法》萆薢分清饮改制成的丸药——萆薢分清丸,有报道其对高尿酸血症疗效肯定,具有明显降低患者血尿酸、血肌酐、尿素氮、蛋白尿的作用,保护肾功能,修复肾小管功能,改善临床症状,辅助改善血脂代谢,且无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其中,萆薢利湿而分清化浊,为君药;益智仁暖肾缩尿,温脾固气,用以为臣,二药相伍,总以祛湿浊为主;再佐入石菖蒲、乌药温肾散寒化湿,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温脾肾、利湿邪而分清化浊,标本兼顾。
图片来源于RF
除了中药内服,还有外用法和灌肠法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方法。如关节炎急性期用金黄膏或玉露膏掺红灵丹外敷,慢性期用回阳玉龙膏或红灵酒外搽,每日一次。用生川军、生牡蛎、益母草、皂角刺、熟附子煎汤灌肠,每日一次,每十天为一个疗程。
饮食调摄
除了药物治疗外,高尿酸血症患者还要控制饮食,避免饮酒和含酒精的饮料,避免摄入含果糖的食物和饮料,避免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菌菇类和多数海鲜食物。豆制类食品建议少吃。最重要的是,每日饮水应超过毫升,大量饮水能降低尿酸性肾结石形成的风险,有利于尿酸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