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痛风临床上,很多患者有这样的认识:痛风就应该调补肾脏!因为肾脏功能的好转,对尿酸的代谢和痛风的改善非常有帮助。那么,这种认识正确吗?

我们先来看看中医和西医分别是怎么说的。在中医看来,脾失健运则湿浊内生(尿酸生成过多),肾失气化则排泄不及(尿酸排泄障碍);西医则认为,原发性痛风60%和遗传因素有关,40%和环境因素有关。这里的遗传因素,主要是指嘌呤代谢酶和(或)肾脏尿酸转运蛋白的先天性缺陷。继发性痛风多继发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肾脏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导致肾脏对尿酸的清除率降低。

可见,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确实和肾脏有密切的关系。不过,把痛风治疗的靶点集中在肾脏的调理上,并不是完全正确的治疗思路。首先,尿酸转运蛋白的先天性缺陷,并不是因为肾功能失调引起的,所以,降尿酸药物的作用机制没有体现对肾脏功能的调理;其次,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系统,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肾失气化的病因有可能并不在肾脏本身,因此,中医的痛风处方中不一定有益肾的成分。

1、原发性痛风

大部分患者在痛风发病的初期,肾功能除了血尿酸之外,其他指标均表现正常。随着痛风病程的加长,高尿酸血症和药物对肾功能的损害逐渐显现,调查显示,痛风性肾病多发生在有10年以上病程的痛风患者中。此时,痛风患者应更积极降低血尿酸水平,以减轻高尿酸症对肾脏的持续损害,同时使用一些可改善肾功能的药物,比如金水宝等等。

在急性期和缓解期,中医辨证时多从健脾祛湿论治。当痛风进入慢性期或者肾病期后,多数的证型开始和肾脏有关,比如慢性期的肝肾亏虚证和脾肾阳虚证,治则常以益肾化瘀为主。此时,痛风患者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日久可损伤脏腑气血功能,以肾虚精亏最为常见。除了中医复方之外,此时也可服用一些能同时改善肾功能的中成药,如益肾蠲痹丸等(需要对症)。

2、继发性痛风

肾脏疾病是引起继发性痛风患者尿酸排泄障碍最主要的因素。不同的肾脏疾病对于尿酸排泄的不同阶段影响是不同的,但常常多个阶段都有影响。其中,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所导致的肾功能减退、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是最主要的原因,也是肾脏疾病引起血尿酸水平升高的首要因素,包括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肾动脉硬化、肾病综合征等。随着肾功能的下降,肾小球滤过的尿酸量也随之逐渐下降。因此,这类患者应积极治疗继发的肾脏疾病,以保护残存的肾功能。

小结一下:对于原发性痛风患者来说,早期常常没有肾脏功能的损害;对于继发性痛风患者而言,肾脏功能的损害在痛风发作之前可能就已经出现了。因此,对于病程较长的原发性痛风患者,以及继发性的痛风患者,保肾护肾是必要的手段。对于那些肾功能正常的早期痛风患者,重点则应放在规范的降尿酸治疗上,血尿酸水平的持续达标,就是对肾脏功能的最好保护。盲目的补肾护肾,常常事与愿违。

更多痛风防治知识科普和中医痛风问题咨询,可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专业
夏季白癜风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jpu.com/zcmbyf/192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