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uthor
关宝生,王艳秋,白雪,周宪君,尹相林,展秀君,沈萍,王缘,邱洪斌
(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
摘要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HUA)的危险因素及其与代谢性疾病的相互关系。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及饮食情况;同时收集实验室检测结果,包括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探讨诱发HUA的危险因素,同时分析两组人群FPG、血清TG、TC、HDL-C和LDL-C水平有无差异,及其与血清尿酸(UA)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1)单因素分析:经常食用蛋类、豆类、内脏、熟食、海鲜、火锅、烧烤、干果、FPG、TC、TG、LDL-C均是HUA发生的危险因素(OR=1.、1.、1.、1.、1.、1.、1.、1.、2.、1.、1.、1.);经常食用粗粮、奶类和HDL-C是HUA的保护性因素(OR=0.、0.、0.)。(2)多因素分析:经常食用蛋类、豆类、内脏、海鲜、FPG、TC、TG是HUA发生与否的危险因素(OR=2.、1.、2.、2.、4.、2.、3.);经常食用粗粮是HUA的保护性因素(OR=0.)。
结论:适当改善饮食结构,合理控制血糖、血脂,可有效控制血UA水平,减少HUA和痛风的发生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糖尿病;高脂血症
资料显示〔1〕,高蛋白、高嘌呤饮食可影响血尿酸(UA)水平,促进高尿酸血症(HUA)或痛风的发生。近期有学者指出〔2〕,HUA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指出HUA与代谢性疾病显著相关;有资料显示〔3〕,HUA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密切相关,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采用1∶2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HUA的危险因素及其与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性。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3年1月至4年1医院进行治疗并确诊为HUA的患者例作为病例组;其中男81例,血UA平均水平(.02±74.65)μmol/L;女56例,血UA平均水平(.30±78.84)μmol/L。按照性别相同、年龄相差3岁以内、1∶2匹配的原则,随机选择医院进行治疗的非HUA的患者例作为对照组。病例组的纳入标准:(1)符合HUA的诊断标准〔4〕,男性血清UA>μmol/L(7.0mg/ml),女性血清UA>μmol/L(6.0mg/ml);(2)血清UA水平增高,无临床表现。排除血清UA水平增高,同时伴有痛风临床表现者;排除伴有严重的肝、肾、肺功能不全等器质性病变者。其中男例,血UA平均水平(.98±64.91)μmol/L,女例,血UA平均水平(.61±62.57)μmol/L。两实验组性别、年龄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衡可比。
1.2研究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及饮食情况;医院检验科的配合下,收集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实验室检测指标。以上指标的检测均采用美国BECKMANCOUNTERLX29()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1.3相关指标的诊断标准
(1)高血糖:FPG≥6.1mmol/L;餐后2h血糖≥11.2mmol/L;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2)高脂血症〔5〕:空腹血清TC≥5.72mmol/L;空腹血清TG≥1.7mmol/L;空腹血清LDL-C≥4.3mmol/L;男性空腹血清HDL-C<0.9mmol/L、女性空腹血清LDL-C<1.0mmol/L;上述满足一项即可诊断为高脂血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赋值情况
(1)主食种类赋值:1=大米及其制品为主,2=精制白面及其制品为主,3=两者均有;(2)菜品种类赋值:1=蔬菜类为主,2=肉类为主,3=两者均有;(3)食用粗粮、奶类、蛋类、水果、豆类、内脏、熟食、芦笋、咸菜、酸菜、海鲜、火锅、烧烤、干果等赋值:1=几乎不食用,2=偶尔食用,3=经常食用;(4)FPG、TC、TG、HDL-C、LDL-C均为化验室检查指标。
2.2单因素Logistic逻辑回归分析
(1)饮食因素:经常食用蛋类、豆类、内脏、熟食、海鲜、火锅、烧烤和干果均是HUA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经常食用粗粮和经常食用奶类是HUA的保护性因素(P<0.05或P<0.01)。(2)代谢因素:FPG、TC、TG和LDL-C均是HUA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HDL-C是HUA的保护性因素(P<0.01)见表1。
2.3多因素Logistic逻辑回归分析
(1)饮食因素:经常食用蛋类、豆类、内脏及海鲜是HUA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经常食用粗粮是HUA的保护性因素(P<0.01)。(2)代谢因素:FPG、TC和TG是HUA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见表2。
3
讨论
饮食因素可以影响血UA水平,进食过多高嘌呤、高蛋白食物可能与痛风和HUA的发生有关。有研究显示〔5〕,大量食用肉类和海鲜是痛风和HUA的危险因素,低脂奶制品的摄入可降低痛风和HUA的危险性,摄入富含嘌呤的蔬菜与痛风和HUA的发生无关联;也有学者研究表明〔6〕,富含嘌呤的食物和高蛋白饮食是诱发HUA的危险因素,奶制品的摄入可降低患HUA的危险性;有研究发现〔7〕,HUA患者限制饮食中的嘌呤、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有利于控制血UA水平和保护肾功能。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以超重/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为主的一组疾病,代谢综合征与心血管病紧密联系。有资料显示〔8〕,HUA与2型糖尿病(T2DM)互为因果,与T2DM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同时指出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由于胰岛素抵抗出现高胰岛素血症,同时伴纤溶系统功能紊乱,纤溶酶原的活性受到抑制,血液系统呈现高凝状态,进而促进血栓形成。T2DM患者由于血糖持续升高,可引起肾脏功能障碍,进而导致UA排泄障碍,使血UA浓度升高。中国人群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患病率虽然尚低于多数西方国际,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群平均的血清TC水平呈逐步升高的趋势〔9〕;血脂异常是代谢性疾病之一,是脂代谢障碍的表现,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研究证明〔10〕,HUA与代谢综合征其他组分如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血压、高脂血症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HUA主要合并TG血症,且在健康人群中血UA水平与血清TG水平呈正相关。国外学者研究发现〔11〕,在患有不同疾病的人群中,血UA和血脂也明显相关,且高血压患者血清TG水平随着血UA的升高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有学者认为〔12〕,HUA患者由于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活性降低,导致TG和UA合成增加,进而加速高TG血症和HUA的形成;血UA水平升高可导致脂蛋白脂酶的活性降低,TG分解减少,血清TG水平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FPG、血清TC、血清TG水平增高可增加发生HUA的危险性。
综上所述,适当改善饮食结构,可有效降低血UA水平,降低HUA的患病风险;同时,HUA患者常伴有糖代谢和(或)脂代谢异常,目前尚不能确定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但它们在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合理控制血糖和血脂,可有效减少代谢性疾病的发生,降低HUA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1]邵继红,沈洪兵,莫宝庆,等.社区人群高尿酸血症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5(8):-90.
[2]谢君杰,易讯.高尿酸血症与其他代谢性疾病的相关关系分析〔J〕.重庆医学杂志,2;41(1):67-8.
[3]SundstromJ,SullivanL,D'AgostinoRB,etal.Relationsofserumuricacidtolongitudialbloodpressuretrackingandhypertensionincidence〔J〕.Hypertension,;45(1):28-33.
[4]苗志敏.痛风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9.
[5]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35(5):-.
[6]苗志敏,赵世华,王颜刚,等.山东沿海居民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2(5):-5.
[7]张荣欣,景洪江,刘新焕,等.不同嘌呤含量饮食对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水平和尿尿酸排泄的影响〔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9(1):30-2.
[8]毕娅欣.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1(4):-6.
[9]赵文华,张坚,由悦,等.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流行特点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39(5):-10.
[10]KimES,KwonHS,AhnCW,etal.SerumuricacidlevelisassociatedwithmetabolicsyndromeandmicroalbuminuriainKorean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mellitus〔J〕.JDiabetItsComplic,0;25(5):-13.
[11]董朝晖.宁波市社区高尿酸血症患病及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18(1):44-5.
[12]ChuNF,WangDJ,LiouSH,etal.RelationshipbetweenhyperuricemiaandothercardiovasculardiseaseriskfactorsamongadultmalesinTaiwan〔J〕.EurJEpidemiol,;16(1):13-7.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H374);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No.);佳木斯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No.LZZ4_)
通讯作者:邱洪斌(-),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慢性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
第一作者:关宝生(-),男,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森元生物科技长按指纹识别图中白癜风是怎么引起的北京白癜风治疗是多少钱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jpu.com/zcmbyy/10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