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尿酸血症的患病人数不断增加。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与饮食因素非常密切,如摄入较多肉类食物,喜欢吃海鲜及动物内脏(这些往往是嘌呤含量高的食物)以及大量饮用啤酒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饮食是高尿酸血症治疗的重要方面,日常生活中高尿酸血症患者除了尽量避免那些高嘌呤的食物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招数应对高尿酸,其中有些说法存在一些道理,有些却偏颇或错误,在此我和大家谈谈关于高尿酸血症的那些说法。
1、高尿酸不等于痛风
血尿酸含量,男性μmol/L(7mg/dl),女性μmol/L(6mg/dl)就称为高尿酸血症。我们常说的痛风指的是痛风性关节炎,其实,由高尿酸引起的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痛风性关节畸形、痛风性肾炎和尿酸性肾结石等都统称为痛风。
高尿酸是痛风的原因,但不是每一个高尿酸都出现痛风。据统计,只有大约5%~12%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最终表现为痛风发作。
痛风发作时,血尿酸水平不一定最高,甚至尿酸正常。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增高,痛风的患病率也逐渐升高,但是大多数高尿酸血症并不发展为痛风,只有尿酸盐结晶在机体组织中沉积造成损害才出现痛风;少部分急性期患者,血尿酸水平也可在正常范围,因此,高尿酸不能等同于痛风。仅依据血尿酸水平既不能确定痛风的诊断,也不能排除诊断。
2、引起尿酸升高的原因
尿酸生成过多,或者尿酸排出减少,都会引起血尿酸升高。
1、生成过多:
外源性原因:就是人们常说的大量食入富含嘌呤的食物,食物的名单许多文章都有介绍,我这里就不再多说。
内源性原因:凡导致人体细胞大量破坏的疾病,比如白血病、骨髓瘤、红细胞增多症、肌溶解、剧烈运动、肥胖、肿瘤的放、化疗等,都会引起尿酸升高。
此外,代谢尿酸的酶出现问题,高尿酸往往更严重,这种情况称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痛风性肾病大多由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引起,而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常常伴有“三高”——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
2、排出减少:
肾功能不全,高血压性肾脏病、多囊肾、代谢性酸中毒、甲减、甲旁亢,以及药物(比如利尿剂、阿司匹林、环孢素、酒精等)等,都会影响尿酸的排泄而引起高尿酸血症。所以,慢肾衰的人往往合并痛风,而高尿酸者应慎用利尿剂。
3、如何预防高尿酸血症
预防高尿酸血症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注意:
(一)饮食因素:高嘌呤食物如肉类、海鲜、动物内脏、浓的肉汤等,饮酒(尤其是啤酒)等均可使血尿酸水平升高。
(二)疾病因素:HUA多与心血管和代谢性疾病伴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因此注意对这些患者进行血尿酸检测,及早发现HUA。
(三)避免长期使用可能造成尿酸升高的治疗伴发病的药物:建议经过权衡利弊后去除可能造成尿酸升高的药物,如噻嗪类及袢利尿剂、烟酸、小剂量阿司匹林等。对于需服用利尿剂且合并HUA的患者,避免应用噻嗪类利尿剂。小剂量阿司匹林(mg/d)尽管升高血尿酸,但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手段不建议停用。
只要一说尿酸高,许多人首先想到喝啤酒吃海鲜,或者吃羊肉串喝啤酒,其实,高尿酸不一定都是吃出来的。
尿酸的生成和排泄:细胞核中的核酸经过一系列的代谢过程,最后分解成尿酸,而绝大部分尿酸经过肾脏排出体外。期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比如生成过多,或者代谢尿酸的酶功能障碍,或者肾脏的排泄障碍,都会导致尿酸升高。
80%的尿酸来自于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仅仅20%来自于富含嘌呤的食物(比如动物内脏、海鲜、菌类等),所以说,饮食因素只是痛风的部分原因。
一般来说,高蛋白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细胞核,当然也是高嘌呤食物。但也有例外,比如牛奶,蛋白含量高,但几乎不含有嘌呤,痛风患者可以放心食用。
痛风患者多是中产阶层以上人士,让这些人回到年代以前那种每月只吃半斤肉的年代不现实。通过严格控制饮食来预防痛风,性价比并不高!
针对痛风,我们要求适当减少肉类食物,尤其是减少贝壳类海鲜、动物内脏、广东“老火汤”等食物,但不是严格忌口,只是控制进食的量。尽可能戒酒,尤其是烈性酒,痛风不忌讳少许红酒,但国人在餐桌上用红酒干杯的喝法对痛风也是“百害而无一利”的。罐装果汁饮料,也会影响尿酸排泄,诱发痛风。许多人在餐桌上说,痛风不喝酒,喝果汁饮料,也错了!
实际上,我们只是要求痛风患者“适当控制”,而不是“严格控制”饮食。控制尿酸,不是以牺牲体营养需要和生活质量为代价的,而是通过药物减低血尿酸水平为目的。
4、饮酒后着凉诱发痛风
我们通俗说的痛风,指的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其发作的典型过程是:上床睡觉时还好好的,后半夜因脚痛痛醒,而且越来越重,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剧烈甚至不能忍受。严重者还可出现头痛、发热、白细胞升高等全身症状,有时还被误认为感染。
绝大多数痛风发生在第一跖趾关节,也就是大脚趾的关节。严重的者逐渐向上蔓延,足背、足跟、踝、膝、腕和肘等关节。
酒是痛风的催化剂。酒可以影响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加速嘌呤分解成尿酸,以及饮酒时食入高嘌呤食物,这些作用联合起来共同导致血尿酸快速升高。
关节着凉后血液中的尿酸易形成结晶,尿酸结晶在关节沉积,刺激关节炎症反应就引起急性关节炎。所以说,饮酒后着凉是痛风发作的最常见诱因。
5、痛风发作如何处理
急性期抗炎镇痛,慢性期预防发作。这是痛风治疗中的两个重要方向。
痛风治疗的具体措施:
急性期治疗:激素、消炎止痛药、秋水仙碱;
慢性期治疗:慢性疼痛的治疗(秋水仙碱);
达标治疗:预防复发,促进痛风石吸收、缩小。
有些患者在痛风发作时,习惯进行局部冷敷,希望通过冷敷减轻局部充血和渗出,帮助止痛。冷敷虽可暂时使局部疼痛减轻,但低温使局部血管收缩,血流减少,不利于痛风炎症的吸收与消散。而且局部低温更容易导致尿酸形成结晶在关节沉积,使局部炎症加重。
热敷则会加重病变部位充血、水肿,非但不能止痛,有时反而会使疼痛升级。因此,痛风急性期冷敷与热敷皆不可取。
6、痛风时用药和平时用药不一样
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特效药是秋水仙碱。特效到什么程度?如果无法鉴别关节炎是痛风性还是其它原因引起,可以用秋水仙碱试验性治疗,如果有效,说明是痛风性关节炎,如果无效,则可能是其它原因引起。
秋水仙碱的用法:每次口服一片(0.5mg),隔2小时一次。出现下列情况,就应该停药:1、疼痛消失;2、24小时使用了12片,如果秋水仙碱治疗24小时疼痛还没有缓解,再用就没有治疗价值了;3、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的胃肠道症状。
其它痛风发作期的用药还有止痛药(布洛芬、扶他林等)和激素(强的松、甲泼尼龙等)。
痛风发作时和平时的用药是不一样的,痛风发作时慎重使用降尿酸的药物,而平时降尿酸不能使用秋水仙碱。
7、将血尿酸控制在正常范围即可吗?
患者张某,男,62岁,痛风病史多年,服用碳酸氢钠片、苯溴马隆,血尿酸控制在μmol/L(正常值~μmol/L)。
对于高尿酸血症合并代谢性疾病、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心血管疾病者,一般男性血尿酸>μmol/L,女性血尿酸>μmol/L即可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治疗;无上述影响因素者,若血尿酸大于上述值但<μmol/L,需进行生方式干预3~6个月,无效可配合药物治疗,当血尿酸>μmol/L,直接进入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治疗模式。那么,血尿酸控制在正常范围即可吗?无论男女,血尿酸的控制目要长期控制在μmol/L以下,每三个月监测1次血尿酸,有痛风发作的患者,则需将血尿酸长期控制在μmol/L以下,以防止反复发作。
感谢您对“一附院内分泌科”专家白癜风哈尔滨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jpu.com/zcmbzz/18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