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痛风

大多发生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急慢性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溶血性贫血、淋巴瘤及多种癌症化疗时,细胞内核酸大量分解而致尿酸产生过多;或在肾脏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晚期,由于肾功能衰竭尿酸排泄困难而使血尿酸增高。

继发性痛风患者血尿酸浓度常较原发性者为高,尿路结石的发生率亦高,但由于病程不可能很长,关节症状不如原发性者典型,且往往被原发疾病所掩盖,不易被发现。

痛风的诊断

?早期诊断

临床诊断急性痛风的标准: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伴有血尿酸增高,秋水仙碱治疗有效,在关节炎急性发作的数小时内,每1~2小时予秋水仙碱0.5~1mg,如果是急性痛风,一般在服药2~3次后,关节立即不痛,从寸步难行到可以行走。

美国风湿病协会提出的标准:关节液中有特异的尿酸盐结晶体,或有痛风石,用化学方法或偏振光显微镜观察证实有尿酸盐结晶。上述三项符合一项者即可确诊。具备下列临床、实验室检查和X线征象等12条中的6条者,可确诊为痛风: 

(1)1次以上的急性关节炎发作。 

(2)炎症表现在1天内达到高峰。   

(3)单关节炎发作。   

(4)观察到关节发红。   

(5)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   

(6)单侧发作累及第一跖趾关节。   

(7)单侧发作累及跗骨关节。   

(8)可疑的痛风石。   

(9)高尿酸血症。   

(10)关节内非对称性肿大X线检查。

(11)骨皮质下囊肿不伴有骨质糜烂。   

(12)关节炎症发作期间,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   

(13)典型的痛风足,即第一跖趾关节炎,伴关节周围软组织肿。

?鉴别诊断

急性期的痛风应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与创伤性关节炎,蜂窝织炎,银屑病关节炎,假性痛风以及其他

原发性痛风

原发性痛风患者的自然病程及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下列四期:①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②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期,③痛风发作间隙期,④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

1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不少高尿酸血症患者可以持续终生不发生症状,称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只有在发生关节炎时才称为痛风。

2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原发性痛风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好发于下肢关节,典型发作起病急骤,患者可以在上床睡觉时还很健康,但到了半夜因脚痛而惊醒,数小时内症状发展至高峰,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痛甚剧烈,甚至不能忍受被褥的覆盖。大关节受累时可有关节渗液。并可伴有头痛、发热、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

3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

在未经治疗病人,尿酸盐在关节内沉积增多,炎症反复发作进入慢性阶段而不能完全消失,引起关节骨质侵蚀缺损及周围组织纤维化,使关节发生僵硬畸形、活动受限,在慢性病变的基础上仍可有急性炎症反复发作,使病变越来越加重,畸形越来越显著,严重影响关节功能。

尿酸盐结晶可在关节附近肌腱、腱鞘、及皮肤结缔组织中沉积,形成黄白色,大小不一的隆起赘生物即所谓痛风结节(或痛风石)。病程愈长,发生痛风结节的机会愈多。发生时间较短的质软结节在限制嘌呤饮食,应用降尿酸药物后,可以逐渐缩小甚至消失,但发生时间长的、质硬结节,由于纤维增生不易消失。

4肾脏病变

(1)痛风性肾病

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肾组织引起间质性肾炎,早期可仅有蛋白尿和显微镜血尿,且呈间隙出现,随着病程进展,蛋白尿转为持续性,肾功能尤其浓缩功能受损,出现夜尿增多,尿比重偏低等现象,病情进一步发展,终于由慢性氮质血症发展到尿毒症症群。由于痛风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肾结石、尿路感染等疾患,所谓痛风性肾病可能是综合因素的结果。

(2)急性肾功能衰竭

由于大量尿酸结晶广泛阻塞肾小管腔,导致尿流梗阻而产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此时如给予积极治疗如多饮水、碱性药物、降低血尿酸等,病情常可挽回。

(3)尿路结石

原发性痛风患者约20%~25%并发尿酸性尿路结石,部分病人肾结石的症状早于关节炎的发作。继发性高尿酸血症者尿路结石的发生率更高。

继发性痛风

大多发生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急慢性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溶血性贫血、淋巴瘤及多种癌症化疗时,细胞内核酸大量分解而致尿酸产生过多;或在肾脏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晚期,由于肾功能衰竭尿酸排泄困难而使血尿酸增高。

继发性痛风患者血尿酸浓度常较原发性者为高,尿路结石的发生率亦高,但由于病程不可能很长,关节症状不如原发性者典型,且往往被原发疾病所掩盖,不易被发现。

痛风的诊断

?早期诊断

临床诊断急性痛风的标准: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伴有血尿酸增高,秋水仙碱治疗有效,在关节炎急性发作的数小时内,每1~2小时予秋水仙碱0.5~1mg,如果是急性痛风,一般在服药2~3次后,关节立即不痛,从寸步难行到可以行走。

美国风湿病协会提出的标准:关节液中有特异的尿酸盐结晶体,或有痛风石,用化学方法或偏振光显微镜观察证实有尿酸盐结晶。上述三项符合一项者即可确诊。具备下列临床、实验室检查和X线征象等12条中的6条者,可确诊为痛风: 

(1)1次以上的急性关节炎发作。 

(2)炎症表现在1天内达到高峰。   

(3)单关节炎发作。   

(4)观察到关节发红。   

(5)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   

(6)单侧发作累及第一跖趾关节。   

(7)单侧发作累及跗骨关节。   

(8)可疑的痛风石。   

(9)高尿酸血症。   

(10)关节内非对称性肿大X线检查。

(11)骨皮质下囊肿不伴有骨质糜烂。   

(12)关节炎症发作期间,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   

(13)典型的痛风足,即第一跖趾关节炎,伴关节周围软组织肿。

?鉴别诊断

急性期的痛风应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与创伤性关节炎,蜂窝织炎,银屑病关节炎,假性痛风以及其他关节炎,如:急性期须与红斑狼疮、复发性关节炎及Reiter综合征鉴别,慢性期则须与肥大性关节病、创伤性及化脓性关节炎的后遗症鉴别,血尿酸检查有助诊断。

痛风的相关理化检查

1、血、尿常规和血沉:

(1)血常规和血沉检查急性发作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通常为(10~20)×/L,很少超过20×/L。中性白细胞相应升高。肾功能下降者,可有轻、中度贫血。血沉增快,通常小于60mm/h。

(2)尿常规检查病程早期一般无改变,累及肾脏者,可有蛋白尿、血尿、脓尿,偶见管型尿;并发肾结石者,可见明显血尿,亦可见酸性尿石排出。 

2、血尿酸测定:

急性发作期绝大多数病人血清尿酸含量升高。一般认为采用尿酸酶法测定,男性μmol/L(7mg/dl),女性μmol/L(6mg/dl),具有诊断价值。

3、尿尿酸含量测定:

在无嘌呤饮食及未服影响尿酸排泄药物的情况下,正常男性成人24h尿尿酸总量不超过3.54mmol/(mg/24h)。原发性痛风病人90%尿尿酸排出小于3.54mmol/24h。故尿尿酸排泄正常,不能排除痛风,而尿尿酸大于mg/24h,提示尿酸产生过多,尤其是非肾源性继发性痛风,血尿酸升高,尿尿酸亦同时明显升高。

4、关节腔穿刺检查:

(1)偏振光显微镜检查

(2)普通显微镜检查

(3)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

(4)紫尿酸胺(murexide)试验

(5)尿酸盐溶解试验

5、X线检查:

骨关节为痛风患者常见的受累部位。骨骼内还有大量钙盐,因而密度较高并与周围软组织形成良好对比。

6、CT与MRI检查:

沉积在关节内的痛风石,根据其灰化程度的不同在CT扫描中表现为灰度不等的斑点状影像。痛风石在MRI检查的T1和T2影像中均呈低到中等密度的块状阴影,静脉注射钆可增强痛风石阴影的密度。两项检查联合进行可对多数关节内痛风石做出准确诊断。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的地方
昆明白癜风治疗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jpu.com/zcmbjc/11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