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关宝生白雪周宪君祝丽玲王佳淇尹相林邱洪斌

(佳木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黑龙江佳木斯)

摘要

abstract

目的:探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30岁以上)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饮食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的26个饮食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18项因素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有关(P<0.05),其中危险因素13项,保护因素5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8项因素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有关(P<0.05);其中危险因素7项,主食以大米及其制品为主(OR=5.)、经常食用油炸食品(OR=5.)、偶尔食用芦笋(OR=9.)、经常食用咸菜(OR=3.)、经常食用螃蟹(OR=1.)、经常食用牡蛎(OR=2.)、经常食用烧烤(OR=9.)是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保护因素1项,经常食用粗粮是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保护因素。结论: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是一种与饮食密切相关的疾病,改善饮食习惯,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可预防或减少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生。

痛风;高尿酸血症;病例对照研究;危险因素

关键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发病率日渐增加,发病年龄呈日益年轻化的趋势,如今已经成为威胁人群健康的重要疾病。国内外很多学者的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3],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一种生活习惯性疾病[4]。高尿酸血症是提示痛风发生的基础性疾病和重要生化特征,痛风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其带来极大痛苦,而且痛风的主要病因、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仍有许多问题不甚清楚。本研究通过大样本的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探索饮食因素中致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升高的危险因素,为积极开展一级预防,降低痛风发病率和提高干预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1

方法与对象

1.1调查对象与方法病例组和对照组均来自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病例组选取-01~-04间在佳医院就诊的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共例,男例,女6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31岁;选择与病例年龄相近(相差5岁以内)、性别相同、来自同一地市,从随访的候选对照人群中以随机抽样方式每例按1:2配比,组成“对照组”,共例;其中男例,女12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31岁。对所有的调查对象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并且对从事调查的人员进行培训,统一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定义、诊断标准、检查方法以及调查表格的填写要求,做好质量控制;培训人员通过查阅患者医疗记录和或询问患者本人来完成调查问卷;所有调查对象均知情同意,并如实填写。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指标和饮食因素资料。1.2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痛风的诊断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痛风的诊断标准,我国推荐的尿酸检测值为,男性≥μmol/L,女性≥μmol/L确定为高尿酸血症患者(hyperuricemia)。[5]1.3质量控制a.对所有参与的调查员进行调查方法和表格填写方法的培训;b.调查员按照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使用统一制定的调查表,通过详细询问本人和查阅医疗记录来完成调查表格,并对关键变量进行抽查核实。1.4统计分析方法流行病学调查结束后,由专人逐份对调查表格进行核查及整理;采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由两人配合将数据录入计算机,另外一人负责核对录入信息;应用SAS9.2forwindows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对结果中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素,建立痛风和高尿酸血症主要饮食危险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病例组和对照组数据的均衡性检验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病例组共例,对照组共例;两实验组比较,数据在年龄、性别等人口学基本特征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由此说明两组均衡可比。

2.2痛风和高尿酸血症饮食危险因素分析

2.2.1单因素分析对调查的所有26个饮食因素逐项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入与剔除水准为0.05),有18项因素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有关(P<0.05);其中危险因素13项,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呈正相关;保护因素5项,经常食用粗粮、经常食用豆类及其制品、经常食用蘑菇木耳、经常食用酸菜、经常食用海带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呈负相关。见表一。

2.2.2多因素分析将上述实验结果中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18项饮食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入与剔除水准为0.05),确定8项因素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有关(P<0.05);其中,危险因素7项,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呈正相关;保护因素1项,经常食用粗粮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呈负相关。见表二。

3

讨论

采用1:2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针对调查地区饮食习惯,对26个常规饮食因素和9个一般人口学指标进行了调查,资料收集整理后,对所有调查饮食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进而探索导致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饮食危险因素。

很多研究表明饮食因素可以影响人体血尿酸水平,如进食过多高嘌呤、高蛋白食物可能诱导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发作。有日本学者研究显示[6],摄入肉类、海鲜最高的前1/5人群与摄入最低的后1/5人群相比较,患痛风的危险性分别提高1.51、1.41倍;摄入富含嘌呤的蔬菜及总蛋白与痛风的发作无相关性;同时摄入奶制品最高的前1/5人群与摄入最低的后1/5人群相比,人群患痛风危险性下降约50%,这一研究结果对指导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饮食有一定的帮助。本研究显示经常食用海鲜如螃蟹、牡蛎等,经常食用烧烤等这些饮食习惯能够增加患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危险,这与上述研究相吻合,分析其原因应该与食物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在体内分解代谢时能够产生大量嘌呤产物,从而增加患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危险性[7]。

另外,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发现偶尔食用芦笋为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以几乎不食用芦笋为对照,其OR值为9.,P0.1;在对食用芦笋这一因素进行分析时,由于芦笋不是本地生产,在生活中经常食用芦笋人群数量有限,加之调查样本数量偏少,所以将经常食用芦笋同偶尔食用芦笋选项合并分析,结果显示偶尔食用芦笋能够导致患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危险性升高。对这一危险因素笔者从两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方面从芦笋的营养成分分析,芦笋属于低糖、低脂肪和高维生素、氨基酸含量高而且比例适当的一种食品,推测其增加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危险性或与氨基酸含量高有关,或可认为摄入多量富含嘌呤蔬菜也可增加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危险性;另一方面,本次调查并未对调查者食用芦笋的途径进行调查,也可能调查者食用芦笋多在饭店,席间有很多海鲜或肉类菜肴,这些饮食干扰了调查结果;对于这一结果本课题组会进一步完善调查表,增加样本例数验证食用芦笋是否能够导致患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发病危险升高,并研究其机制。主食以大米及其制品为主是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其OR值为5.,P<0.1,然后经常食用粗粮以几乎不食用粗粮为对照,其OR值为0.,P=0.,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大米及其制品中蛋白质含量高于粗粮有关,另外粗粮中膳食纤维含量较高,可以更进一步促进体内废物的排泄,从而经常食用粗粮可以降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危险。

综上所述,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是一种与饮食密切相关的疾病,改善饮食习惯,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或可预防、减少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尤其控制饮食中摄入的总热能,合理控制体重;另外,普及高尿酸血症的预防知识对防止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减少痛风的患病率是有益的。[8]但不同年龄、性别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上述危险因素对他们的影响大小可能不同[9],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TuttleKR,ShortRA,JohnsonRJ.Sexdifferencesinuricacidandriskfactorforcoronaryarterydisease.AmJCardiol,,87:-.

2王文标,范卫峰,张建胜,等.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0:56-58.

3邱明才,马中书.痛风与X综合症[J].医师进修杂志,,21:-.

4藤森新.高尿酸血症[J].日本医学介绍,,22:-.

5汪珺修.临床实用检验检查手册[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6苗志敏,赵世华,王颜刚,等.山东沿海居民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2(5):-.

7邵继红,沈洪兵,莫宝庆,等.社区人群高尿酸血症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5(8):-.

8关宝生.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人群流行病学研究及hOAT1基因变异的分子生物学研究[D].硕士研究生论文,.6.08.

9LinKC,LinHY,ChouP.CommunitybasedepidemiologicalstudyonhyperuricemiaandgoutinKin-Hu,Kinmen.JRheumatol,2,27:-.

森元生物科技长按指纹识别图中







































白癜风医院去哪家最好
白癜风中医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jpu.com/zcmbwh/17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