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痛风?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所导致的单钠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炎性反应及病理损害。高尿酸血症是指37℃时血清中尿酸含量男性超过umol/L(7.0mg/dl),女性超过umol/L(6.0mg/dl)。这个浓度为尿酸在血液中的饱和浓度,超过此浓度时尿酸盐即可沉积在组织中,造成痛风组织学改变。

但是,不是所有的尿酸偏高者都会发作痛风,大约只有5%-12%的高尿酸血症者会发痛风。

痛风是吃出来的吗?

痛风并不完全是吃出来的。

痛风急性发作的诱因:

1.饮酒、高嘌呤饮食;

2.利尿剂、化疗药等可诱发痛风;

3.手术、创伤、出血、感染等应激反应。

痛风尤其好发于中年男性,肥胖者,合并糖尿病者发生率更高。

痛风急性发作了怎么办?

痛风急性发作阶段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止痛、降尿酸及碱化血和尿液。

痛风治疗中的问题:

1.没有发痛风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是否需要治疗?

高尿酸血症治疗时机: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或心脑血管疾病时,SUA>umol/L(8mg/dL);无论是否有危险因素SUA>umol/L(9mg/dL)。SUA应控制在umol/L(6mg/dL)以下。

2.痛风频繁发作怎么办?

多数医生和患者只重视痛风急性期治疗,而忽略间歇期的降尿酸及痛风再发的预防,所以痛风反复发作。痛风治疗过程中,医生应遵循指南,选择合理的血尿酸控制目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重视痛风再发的预防,制定个性化方案。在急性发作期应终止发作,可酌情选用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全身或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规律降尿酸治疗。降尿酸药物治疗期间,应预防痛风急性发作,可予小剂量秋水仙碱口服。

3.降尿酸药物如何选择?

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常用的有非布司他、别嘌醇,促进尿酸排泄的代表药为苯溴马隆。

别嘌醇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超敏反应,剥脱性皮炎最常见。HLA-B*是别嘌呤醇引起超敏反应的高风险基因,在使用前最好检测该基因。与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噻嗪类利尿剂或ACEI合用,以及肾功能不全时,将增加超敏反应的发生率。合用硫唑嘌呤者,应将硫唑嘌呤减至正常量1/4,防止骨髓抑制。

非布司他是一种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具有不同于别嘌醇的作用机制,对于轻中度肾脏或肝脏损害的患者来说,剂量不需改变。其潜在的不良反应有心血管风险、皮疹和超敏反应、肝功能损害。

苯溴马隆主要作用于肾小管,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而促进尿酸排泄。其在体内经肝脏代谢后从胃肠道排出,少部分经肾脏排泄,因此不增加肾脏负担。该药可与别嘌呤醇或非布司他联合应用,以增加降尿酸作用。

4.痛风合并特殊情况如何处理?

合并尿酸盐结石:碱化尿液可有效避免尿酸盐结石的风险,可予碳酸氢钠片口服,将尿PH值维持在6.5-7之间。老年痛风患者:老年人如果没有禁忌症,可以选用NSAID和秋水仙碱,避免使用吲哚美辛,因其与其他NSAID相比,不良反应风险更大。老年人常合并高血压,多使用袢利尿剂和噻嗪类药降压,噻嗪类药可使尿酸平均增高0.65mg/dl(39umol/L);袢利尿剂平均增高0.96mg/dl(57umol/L),在降压药选择时,如情况允许应使用氯沙坦。痛风患者的抗凝/抗板治疗:低剂量阿司匹林会增加新发痛风及急性痛风发作率,但使用降尿酸治疗可规避风险;已接受降尿酸治疗的患者一般不需要停用阿司匹林。开始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前无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来说,不太可能在治疗早期出现痛风发作。透析终末期患者合并痛风:以关节内、口服或胃肠外糖皮质激素治疗;腹膜透析者避免对有残余肾功能的患者的肾损害,避免使用NSAID;血液透析患者急性痛风发作时,一般避免使用秋水仙碱;因为透析无法去除该药,增加其毒性反应的风险;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NSAID可作为糖皮质激素的替代治疗,采取较低剂量和较短疗程。

来源:肾内科

作者:李宇

编辑:贾正鹏

审核:黄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jpu.com/zcmbyf/100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