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多年或尿酸控制不佳的患友,多会出现痛风石。痛风石是由单核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包裹尿酸盐结晶所形成的肉芽肿样物质。多见于痛风慢性期,30%未规律治疗痛风的患者在5年内可形成痛风石。
痛风石可分布于全身各部位,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可出现局部破溃甚至坏死,少有继发感染,位于骨骼关节的痛风石可引起骨骼关节的破坏,严重时可导致畸形、截肢。
一、不同病情阶段痛风石临床表现
轻度痛风石临床表现:
①痛风石大小稳定,生长缓慢,累及单一关节;
②关节无异常分必物;
③无侵袭性的团块或结缔组织破坏;
④无严重的慢性痛风石性的关节炎症。
中度痛风石临床表现:
痛风石大小稳定,生长缓慢,累及2-4各关节。
重度痛风石临床表现:
①痛风石累及的关节超过4个或是关节有异常分必物;
②侵袭性团块或结缔组织破坏;
③感染风险较高;
④痛风石不稳定,生长迅速;
⑤严重的慢性痛风石性的关节炎症。
二、痛风石形成会造成哪些危害?
1、痛风石可不断向外周循环释放尿酸盐,又导致血尿酸控制困难。
2、随着疾病的进展,痛风石可破溃,严重时局部皮肤可出现感染、坏死及脓毒败血症等。
3、位于关节、骨骼等部位的痛风石可侵蚀骨骼,同时引起关节急性炎症,导致患者持续的关节骨骼疼痛和活动受限,部分巨大石或溃疡性痛风石可致关节畸形和关节物理功能严重受损。
4、部分少见部位的痛风石,如脊柱痛风石可出现神经压迫的症状。
研究显示伴有痛风石的痛风患者,其因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明显升高。由此可见痛风石的形成不仅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
三、痛风石临床诊断及检查意义
诊断痛风石的金标准是针吸活检发现尿酸盐结晶,除了常规血液检查、CT等影像学检查,痛风还需要做哪些临床诊断?
尿酸结晶检查:
尿酸盐结晶体是推动痛风病情进展的关键因素,全面分析尿酸盐结晶在血液中的分布、形态、大小、危害程度等可避免误诊、漏诊。
炎症病灶检查:
无菌性炎症是痛风疼痛的根源,通过炎症检查,发现肉眼不可见或无症状部位的炎症病灶,进一步了解痛风病变的分布范围及严重程度,给临床提供精准数据,指导病灶,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个人体质检查:
痛风发病与自身代谢/免疫系统相关,辨识人体九种体质状态,提供个性化体质状态精准数据,指导用药;
四、什么情况下痛风石需要手术
一般仅在特殊情况下(如神经压迫、机械性损伤、严重的畸形或是感染等)选择手术治疗;
对于痛风导致关节功能丧失的患者,由于长期活动受限可能诱发静脉血栓形成,也可选择手术治疗。
对于关节的痛风石一般建议在痛风的静止期进行手术,由于手术可以诱发急性痛风发作,围术期应给予积极的内科预防治疗。
微创(显微)取石
微创针镜或手术显微镜取石的优势为提供良好的关节内视野,通过液体的冲洗和器械的刨削切割,可以直接清除大量的晶体、痛风石和关节内游离体,手术切口小,时间短,感染概率小。
破溃、难愈合痛风石患者
对于痛风石破溃感染者,伤口自愈时间较长。可坚持应用磺胺嘧啶银进行伤口换药(类似烧伤伤口换药),一般7~10d伤口可以愈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jpu.com/zcmbyy/102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