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年7月29日-31日,山东省青岛市举行了为期三天的第六届“东方痛风论坛”,来自于痛风高发地区的台湾专家及中国大陆的痛风专家,在痛风病因学、流行病学、遗传学、痛风的外科治疗、痛风的诊治和药物治疗进展、痛风合并疾病治疗等方面做了精彩报告,对临床医生在临床决策和治疗方面,具有更多的实际借鉴意义!本文就其中部分专家的报告整理成集锦供大家查阅,详细的报告小编会陆续整理出来与大家一并分享!
1、痛风合并糖尿病的诊疗进程成志峰教授哈尔滨医院内分泌科
成志峰教授的报告主题为“痛风合并糖尿病的诊疗进程”。
报告指出,目前我国约有高尿酸血症(HUA)者1.6亿,5%-12%的HUA者会发展为痛风。
日本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例中年HUA男性患者随访6-7年)发现:基线血尿酸水平μmol/l者,远期糖耐量异常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危险比μmol/l者增加78%。
胰岛素抵抗导致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明显增加糖尿病发病率!高尿酸血症与糖尿病相互促进,其共同的土壤是胰岛素抵抗!
随后,成教授分享了自己在多年的临床治疗中探索到的高尿酸血症合并糖尿病的治疗原则,即:
(1)尽量避免使用升高血尿酸的药物
(2)合理选择和使用降尿酸药物
(3)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治疗的特殊性
2、原发性痛风的诊疗进展李长贵教授医院代谢病科
李长贵教授的报告为“原发性痛风的诊疗进展”。
报告对-年的痛风诊断标准进行了分析和修改意见的讨论,并分享了年最新的ACR痛风的诊断标准及量化赋分建议。
报告中,李教授分享了“痛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方案”及“秋水仙碱、NSAIDS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类”等传统痛风镇痛药物治疗痛风的注意事项及使用指南。
在报告的最后,李教授还分享了“TNF-α阻断剂、IL-受体拮抗剂、ACTH”等痛风新型镇痛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的效果及使用注意事项。
3、台湾痛风流行病学章顺仁教授台湾高雄大学
来自台湾高雄大学的章顺仁教授分享了“台湾痛风流行病学”。
报告指出,年到年间,台湾男性痛风的发生率从7.02%到0.33%呈直线下降。同一时段,女性痛风的发生率从3.42%直线下降为0.11%。
而自年以来,台湾男性的痛风盛行于宜兰、台东、花莲等地,宜兰、云林等地台湾男性痛风发生率最高。
而就40岁以上的台湾原住民而言,布农族的男性痛风发生率为31.3%,泰雅族的女性痛风发生率为5.6%,高居榜首。而不管是男女性原住民,在年至年间,痛风发生率都处于逐年下降的趋势。
报告还对台湾痛风家族的血中尿酸分布(mg/dl)进行了实验与分析,结果发现:男性HPRTTSOU携带者,无论在成人或小孩,其血中尿酸浓度皆高于至少有一HPRT基因正常者(包括女性HPRTTSOU携带者及未携带者;P0.05)。
4、痛风患者海马区磁共振氢质子波谱成像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胡亚彬教授医院
胡亚彬教授分享了“痛风患者海马区磁共振氢质子波谱成像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报告及成果。
血尿酸水平升高是痛风的最重要致病因素。胡教授等人分别以老年男性痛风患者及男性健康老年人为实验对象,通过分析男性痛风患者海马的生化代谢改变及其与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的相关性,评估1H-MRS在痛风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进一步探讨其出现海马损害的可能原因。
实验结果表明:
(1)1H-MRS在早期检出痛风合并MCI患者海马受损情况方面有重要诊断价值
(2)长期降尿酸治疗导致的低尿酸水平或许会增加痛风患者伴发MCI的几率。
5、痛风药物的治疗进展孙瑞霞教授医院
孙瑞霞教授分享的“痛风药物的治疗进展”。
痛风目前已发展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危害极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痛风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痛风的治疗策略、新药研发及传统药物的用法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本次分享孙教授主要从“镇痛药物”与“降尿酸药物”两方面进行阐述。
“镇痛药物”分别为秋水仙碱、NSAIDS药物、糖皮质激素等;“降尿酸药物”则分为抑制尿酸合成药物、促进尿酸排泄药物、促进尿酸分解药物等类别。孙教授分别讲述了这些药物的由来、作用机制、治疗指南、使用事项,为医生们的临床用药提供了详尽的指导。
6、痛风的起源陈忠仁教授台湾高雄医学大学
陈忠仁教授从远古时代开始,讲述了“痛风的起源”。“痛风”古名“痛痹”、“白虎历节风”,陈教授从中国古代著名的中医典籍《难经》、《黄帝内经》中“高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膏梁之变,足生大疔”的记载说起,到元代医学家朱丹溪的《痛风论》,来证明中国古代医生对于痛风的认知。而西医对痛风的认知,陈教授则从“希波克拉底的痛风金科玉律”说起,分享了西医发现过多尿酸会导致痛风的过程,并逐步验证尿酸的来源。为我们完美阐述了“痛风之科学进展年”这个议题报告。
7、痛风的外科治疗进展张海宁教授医院
张海宁教授分享的是“痛风的外科治疗进展”。
张教授认为,虽然大多数痛风患者可以通过内科药物治疗获得临床缓解,但如果痛风结石沉积于肌肉、骨骼,引起感觉、运动功能障碍,或者已进入痛风晚期,就需要及时进行外科手术,外科手术的适时介入对于阻滞或者逆转病情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张教授分别讲述了“单纯骨骼受累型、肌腱组织受累型、外周关节受累型、脊髓型脊柱痛风、神经根型脊柱痛风、椎体形脊柱痛风”的诊断与鉴别;并详细分享了“关节镜下清理术”(包括肩关节镜、肘关节镜、腕关节镜、膝关节镜等)、“病灶清理术”等治疗手段与优势,极大丰富了在场医生的外科临床治疗知识。
8、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危害和治疗贾兆通教授医院
贾兆通教授分享的议题是“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的危害和防治”。
贾教授指出,年到年,中国高尿酸血症发病率从1.4%上升至17.9%,呈直线上升趋势。高尿酸血症可致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肾病;还可诱发糖代谢紊乱、高血压;此外,高尿酸血症还会诱发和加重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并累及眼睛;严重者更可诱发死亡,危害极大。
报告分别从“饮食、运动、临床用药”等方面对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指南进行了分享。
9、病例讨论医院马利丹辛颖
此次会上,医院的马利丹为大家分享“长期高果糖饮食致高尿酸血症并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一例:长期高果糖饮食可致血尿酸升高,提醒注意高尿酸血症相关的心脏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痛风发作治疗宜选短期糖皮质激素联合小剂量秋水仙碱,同时要注意药物对尿酸的影响,高尿酸血症合并其它疾病时,用药需权衡利弊。
医院的辛颖分享病例“痛风并晚期CKD降尿酸治疗病例”,高尿酸血症是慢性肾脏病(CKD)的重要危险因素,降尿酸治疗可延缓肾功能的进一步下降,甚至改善肾功能。
10、多学科专家讨论:痛风患者长期饮食控制的必要性和依从性?李长贵、邹和建、李娟、陈葳、王清、陈海冰、王颜刚等教授
会议的最后,多个专家针对痛风患者长期饮食控制的必要性和依从性,从医生和患者的角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白癜风应注意些什么北京专业权威白癜风医院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jpu.com/zcmbjc/10722.html